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豌豆百科全書

豌豆百科全書

豌豆,春季播種的壹年生草本植物或秋季播種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攀援莖而得名。又叫蜜豆或圓體蜜豆,扁體還有很多其他稱呼。又名綠豆、荷蘭豆、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左豆等。屬於長期冷季型豆類,種子在田間出苗時子葉離開土壤。豌豆是二倍體植物。

目錄

1.生長習性

2.形態特征

3.地理分布

4.栽培技術

5.營養價值

1.生長習性

豌豆為長日照植物,喜冰凍潮濕氣候,耐寒耐熱。幼苗耐低溫5℃,生育期最適溫度12 ~ 16℃,結莢期最適溫度15 ~ 20℃。超過25℃時,受精率低,結莢數少,產量低。大多數品種的生育期北方比南方短。南方品種北移開花結莢早,與北方春播相比,縮短了南方越冬的苗期。因此,在北方,豌豆的生育期為65-75天,75-100天,100-185天。

豌豆對土壤要求不高,在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新開墾的土地上均可種植。有機質含量高(pH 6.0 ~ 7.0)的疏松中性土壤適宜,有利於幼苗的出苗和根瘤菌的發育。當土壤酸度低於pH5.5時,容易發生病害,結莢率降低,應添加石灰進行改良。

豌豆根系較深,稍耐旱但不耐濕,播種或幼苗排水不暢時易爛根,幹旱時授粉不暢易形成空莢或莢果。豌豆為長日照植物,喜冰凍潮濕氣候,耐寒耐熱。幼苗耐低溫5℃,生育期最適溫度12 ~ 16℃,結莢期最適溫度15 ~ 20℃。超過25℃時,受精率低,結莢數少,產量低。大多數品種的生育期北方比南方短。南方品種北移開花結莢早,與北方春播相比,縮短了南方越冬的苗期。因此,在北方,豌豆的生育期為65-75天,75-100天,100-185天。

豌豆對土壤要求不高,在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新開墾的土地上均可種植。有機質含量高(pH 6.0 ~ 7.0)的疏松中性土壤適宜,有利於幼苗的出苗和根瘤菌的發育。當土壤酸度低於pH5.5時,容易發生病害,結莢率降低,應添加石灰進行改良。

豌豆根系較深,稍耐旱但不耐濕,播種或幼苗排水不暢時易爛根,幹旱時授粉不暢易形成空莢或莢果。

2.形態特征

壹年生或二年生攀援草本植物,高80 ~ 180 cm,綠色,光滑無毛,被粉狀霜覆蓋。葉具4-6小葉,托葉大於小葉,葉狀,心形,下緣有細齒。小葉卵形,長2-5厘米,寬1-2.5厘米,全緣;托葉葉狀,卵形,葉柄基部被穗包圍。

3.地理分布

豌豆起源於幾千年前的西亞、地中海地區、埃塞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和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庫曼斯坦是第二起源中心。在中亞、近東和北非,也有壹種野生豌豆,地中海豌豆,它通過與現在栽培的豌豆雜交而變得肥沃,可能是現代豌豆的原始類型。野生種的分布也證明了豌豆起源中心的可信度。

4.栽培技術

第壹,定向選種。選種有兩點:1。植物選擇。當豌豆植株長大開花結莢時,初步選擇無病蟲害、產量高、具有原品種典型特征的植株作為培育優質豌豆種子的母體。選種時,應根據顏色、莢形、結莢情況,選擇生長健壯、種子質量純正的豌豆植株和種莢作為保留植株。2.電影選擇。植株選擇後,選擇植株中間的莢作為種莢(不同品種豌豆的間距為100-120m,避免不同品種混種)。具體方法如下:在豌豆植株開花結莢後,在長勢旺盛、性狀純正的植株上,選擇藤蔓中間形狀正確的莢作為種莢,其他不規則形狀或藤蔓頂端的莢保留。

二、豌豆田施肥要點。豌豆吸收磷肥的能力很強。因為豌豆田施基肥時,每畝可施餅肥4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氯化鉀10公斤;越冬期每畝尿素8-15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氯化鉀15公斤;豌豆開花結莢時,每畝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35-40kg(追肥距離種子或植株8-10 cm,避免灼傷種子或植株根部),可滿足剩余豌豆全生育期的肥料需求。

第三,防寒適時收獲。有藤本品種的豌豆種子田,當藤本高20-30厘米時,應在田間直立,防止豌豆植株倒伏;秋播豌豆在秋冬季節生長緩慢,冬季要用稻草(或臘肉加糞肥)覆蓋,以保暖防凍壞。春天氣候變暖後,稭稈(或肥料)將被鋤入肥沃的土壤。當挑選出的豌豆莢變得堅硬、顏色黃實時,將整個豌豆莢拔起,待豆莢幹燥、脫粒、清洗幹凈後,存放在陰涼通風處。

5.營養價值

豌豆味甘,性平,屬脾胃經,具有益氣中、止瀉、調理營養健康、利水利尿、消癰消腫、解乳結石的功效。對腳氣、癰腫、乳汁不通、脾胃不適、呃逆嘔吐、胸痛、口渴、腹瀉有壹定的食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