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ǎ chū
灑,漢語常用字,讀sǎ或xǐ,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指使水或其他東西分散地落下?[2]?如:灑水、灑掃、灑淚。?[3]?。引申指“東西散落”?[4]?如:糧食灑了。?[5]?;古同“洗”,洗滌?[7]?。又用作姓?[6]?
灑:sǎ ㄙㄚˇ。
(1) (形聲。從水,西聲。本義:把水散布在地上)
(2) 同本義 [splash;ched;sprinkle]
灑,滌水也。古文以為灑掃言。——《說文》
灑,濯也。——《字林》
出,漢語常用字(壹級字)?[1]?,讀作chū,最早見於甲骨文?[2]?,其本義為從裏面到外面,又可引申為離開,發出,拿出、交納,支出,出產、生產,出現,顯露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