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現在是秋天,是紅薯(又名地瓜、番薯)成熟的季節。我們這些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很熟悉,尤其是上學期我組織孩子們開墾苗圃裏種的紅薯,讓孩子們既興奮又失望。原因是在郁郁蔥蔥的綠色藤蔓下挖出來的紅薯其實又細又小,須根很多,讓孩子們失去了成就感,無法理解自己辛辛苦苦種下的紅薯,澆的水只有這麽小。借此機會,我設計了壹系列名為“地瓜”的活動,旨在幫助孩子們了解植物生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和植物管理的要點,並通過操作勞動,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幫助他們積累有用的相關經驗,發展他們的操作能力,體驗勞動帶來的艱辛和快樂。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充分利用感官,進壹步了解紅薯的特性和功能。
2.學習壹些簡單的勞動技能(挖紅薯、削紅薯皮、蒸紅薯等。)培養孩子最初的生活能力。
3.體驗勞動的艱辛和通過勞動獲得成功的快樂。
4.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流程圖:
挖地瓜(感知地瓜的外部特征和生長)→討論地瓜的用途和吃法(進壹步認識地瓜的用途)→燒地瓜(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成功的快感)→地瓜造型活動(培養創造力和實踐能力)。
活動1:挖紅薯
準備:(1)每個孩子都要帶壹個挖紅薯的小工具和壹個小籃子。(2)反映甘薯生長過程照片或圖片。(3)聯系幼兒園附近的壹片紅薯地,請壹位農民準備講解紅薯種植管理要點和生長環節。
流程:
1,對話:
上周,我們壹起挖了自己的紅薯。妳對我們在苗圃裏種的紅薯有什麽發現?(細,多莖)
今天老師帶妳去農民叔叔種的紅薯地裏挖紅薯,好嗎?我們來看壹看,比較壹下。誰種大土豆?再想想為什麽。
2.帶領孩子到指定的紅薯地,讓他們妥善管理自己的小玩意。
3、引導幼兒觀察和討論:
農民伯伯種的土豆地和我們的壹樣嗎?有什麽區別?
猜猜他們為什麽把平地挖成山脊?為什麽要把紅薯種在壟峰上而不是壟溝裏?
孩子們猜完後,請老農解釋原因:紅薯喜歡幹燥松軟的土壤,所以把土地修成了田埂,田埂峰上種著紅薯。如果連續下雨,水可以及時流入溝內,使壟上的土壤保持幹燥松軟,有利於紅薯的發育生長。
4.讓孩子用自己的小玩意挖紅薯,看誰挖的多。提醒孩子註意安全
5、課間討論:
(1)我們種的紅薯和農民伯伯種的紅薯有什麽區別?然後請老農講解種植紅薯的註意事項和紅薯的生長過程,老師會隨著講解依次展示相關圖片。
(紅薯發芽→育苗→耙土成壟→育苗→定時澆水、施肥、除草→定時修剪紅薯藤→收割)
(2)用妳的小玩意挖土豆挖膩了嗎?挖紅薯用什麽方法又快又省力?
請老農用耙子和耙子把地翻開,讓孩子們完整地看到整個紅薯。同時,栽培紅薯的關鍵是在田埂邊下鋤,這樣紅薯就不容易被栽培壞了。
6.讓孩子拿起紅薯,引導孩子仔細觀察整個紅薯是什麽樣子的。比如什麽?(鼓勵孩子大膽想象,為後面的活動做鋪墊)壹根藤上有幾個紅薯?
7.妳在籃子裏撿了多少紅薯?行大小和分類。
8、勞動結束,回到公園。
活動2。討論活動:紅薯的特性和功能。
準備:(1)每組紅薯壹筐,分類小筐(2)錄像:制作粉條的過程。
流程:
1,每組提供壹小籃紅薯,讓孩子觀察並描述其外觀特征(可按形狀和顏色分類)。
2.老師剖開紅皮黃皮兩種紅薯,讓孩子再次觀察紅薯的肉的區別。(有淡紅、淡黃、橘黃等顏色,切面有少許漿液滲出。)
3.討論:紅薯有什麽用?
藤條可以餵養牲畜;紅薯可做飼料、餌料、粉絲、粉條食用,可提煉加工成酒精、澱粉。(可以做成玩具:藤蔓上的莖可以做耳環、項鏈,紅薯可以做小動物、海豹等。)
4.看視頻:紅薯的制作過程。
紅薯洗凈→放入機器磨成粉→過濾去渣→蒸漿成塊→冷卻→放入機器抽成條→晾幹。
5.怎麽才能吃到紅薯?有哪些吃法?
(可以生吃,切片晾幹,燒甜湯地瓜,烤,蒸,燜,煨,或者面燒。)
6.紅薯如何儲存:壹次收獲這麽多紅薯,放太久就會爛掉。妳該怎麽辦?
北方躲在地窖裏,南方在地上挖個洞,鋪上草或者柴火,把紅薯埋在洞裏。冬天不容易爛,又甜又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