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夏日終曲》:?請以妳的名字呼喚我

《夏日終曲》:?請以妳的名字呼喚我

“我遇見妳,但也在那兒遇見我自己,就如妳也復制了我破敗的部分那般;我不再只是我,而是從妳那兒得到的靈魂碎片,妳的靈魂在我之中尋覓著壹段有別於自身的歷史。”

1.

《夏日終曲》是壹部雋永的中篇小說,講述了壹個17歲的意大利男孩與24歲美國學者之間的同性愛情故事,情感濃郁而克制,深邃中浸透著哀傷。

故事的架構像是壹首鋼琴奏鳴曲,由呈示部(第壹章)、展開部(第二章、第三章)和再現部(第四章)三個部分構成,層層遞進,迂回往復,融合了復調與變奏,壹曲終了後,最華美的壹個樂章仍然久久縈繞不去。夏日終曲,終而不終。

壹次相遇,成為人生的抵達和永劫回歸。

2.

小說的作者是安德烈·艾席蒙,壹個有著猶太身份的作家。據悉,安德烈·艾席蒙於1951年出生在埃及,從小在法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等多國語言環境下成長。因為猶太身份,他的父母壹度遭到埃及政府驅逐。後來,他們成為意大利公民,又於1968年搬至美國紐約。再後來安德烈獲得了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今在紐約市立大學教授比較文學與普魯斯特。

在小說中,安德烈筆下的兩位主人公也被賦予了猶太人的靈魂。情竇初開的17歲男孩埃利奧Eliot,在意大利的海濱小城遇到了他的壹生摯愛,24歲的Oliver,從情感的暗湧、試探(第壹章),再到剖白與相擁(第二章、第三章),整個夏天的海風都在為他們的邂逅而鼓動。海頓的樂曲,雪萊的眾心之心,莫奈的崖徑,聖克萊門特教堂,無不見證了青春的躊躇、濃烈和離別之殤。疼痛本身不值得羨慕,令人羨慕的是能夠感受疼痛的能力。在可以肆意的年紀,不瘋魔不成活。

如果故事到這裏戛然而止,就不會和“雋永”二字有任何關聯。恰恰是,作者給故事添加了第四章“再現部”,所有在年輕時發生過的壹切,不再以“相忘於江湖”的略去之姿出現在人生的後半場,曾經呼喚過的妳的名字、我的名字,永遠住進了彼此的記憶裏、血液裏、生命裏。半生之後,他們再次相遇。雖然已經此去經年,在互訴衷腸的夜晚,他們赫然發現彼此的人生都只被那個夏天所定義。

無論是,時間穿過我們,還是我們穿過時間。原來,我們不過是壹直從原點回到原點。時間改變的是我們的樣貌,不曾改變的是我們為彼此付出的真心。

3.

小說用埃利奧第壹人稱書寫,行文中以內心獨白和真實對話相互映照,猶如復調,既自問自答,又自我消解,既增加了情感厚度,也增強了敘事的濃度。

讓我們看到壹個人的心理活動是如此復雜、跌宕,而它的展現方式又是如此捉襟見肘,諸如欲言又止、詞不達意,又諸如認妄為真。

“我覺得到處都隔著紗:在我想要的、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我不想知道我想要的和我始終知道我想要的之間……這如果不是奇跡,就是地獄。”

我們常常說壹些言不由衷的話,做出壹些匪夷所思的舉動,甚至只是憑借對彼此的誤讀做出自以為是的判斷。

4.

《夏日終曲》為青春文學提供了壹種示範,它把情感的奔湧和粘稠都刻畫了出來,在這裏,青春不只是年少無知,不只是疼痛和猙獰,它的存在就是存在本身。除了青春值得高唱,其他任何人生階段都不會有如此獨特的印記,不會擁有如此不絕於耳的樂章。從那裏長出的筋脈,通達樹的冠冕,它不再只是壹種回望,它是彼時,亦是此在。

馬克吐溫曾說過:“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去互相爭吵、發泄、責備,時間只夠用來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