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祛痰止咳藥物。它是百合科植物川貝母和浙貝母的幹燥鱗莖。川貝母主產於中國四川、雲南、甘肅等地。浙貝母主產於中國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川貝母味苦、甘,微寒;浙貝母味苦,性寒。歸肺經和心經。具有化痰止咳、清熱散結的功效。主治:熱痰咳嗽、外感咳嗽、陰虛咳嗽、痰少、咽幹、痰黃稠、肺膿腫、乳癰、癰腫、癰腫等。現代藥理實驗證明,貝母具有鎮咳、降血壓、升血糖的作用。
新疆貝母是與川貝母、浙貝母齊名的名貴中藥材。這些品種包括伊犁貝母、費爾幹納貝母、灘貝母,統稱為新疆貝母。除灘貝外,其余三種貝母多生於草原、山地和灌木叢中。易貝主要產於伊寧霍城;新疆很多地方都有貝母的分布。輪葉貝母主產於塔城地區;川貝母產於霍城察布查爾。
早在清代,新疆貝母就已被開發利用。當時以北疆昌吉奇臺縣為經銷市場。通過古絲綢之路北線,用駱駝運送馬匹,出口到天津等口岸,俗稱“古北”。因為量很少,所以貴。
以前新疆的貝母多是野生的。為了滿足國內醫療和出口的需要,醫學研究部門在50年代末開始了人工培育實驗,並取得了成功。未來,貝母將繼續穩步增產。
常見的祛痰止咳藥物。它是百合科植物川貝母和浙貝母的幹燥鱗莖。川貝母主產於中國四川、雲南、甘肅等地。浙貝母主產於中國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川貝母味苦、甘,微寒;浙貝母味苦,性寒。歸肺經和心經。具有化痰止咳、清熱散結的功效。主治:熱痰咳嗽、外感咳嗽、陰虛咳嗽、痰少、咽幹、痰黃稠、肺膿腫、乳癰、癰腫、癰腫等。現代藥理實驗證明,貝母具有鎮咳、降血壓、升血糖的作用。主要用於外感發熱,高熱煩渴,肺熱幹咳,骨蒸潮熱,內熱止渴,腸燥便秘。
主要用於外感發熱,高熱煩渴,肺熱幹咳,骨蒸潮熱,內熱止渴,腸燥便秘。
風草
app應用
1.用於發熱煩渴。本品甘寒,潤燥,善清肺、胃、氣,分實熱,止渴。用於肺胃實熱證,如邪熱過盛、熱盛、煩渴、脈沈等。常與石膏同用,如白虎湯。
2.用於肺熱咳嗽和陰虛幹咳。本品具有清肺火、滋陰潤肺的作用。用於肺熱咳嗽,痰黃粘稠者,常與瓜萎、川貝母、膽南星同用。或因陰虛痰少而幹咳者,通常與貝母同用,如二牡散。
3.用於骨蒸潮熱。本品能滋補腎陰,潤燥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效。用於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常與黃柏配伍,與滋陰藥物配伍,以加強滋陰降火之效,如白質地黃丸。
4.用於陰虛消渴,腸燥便秘。本品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用於解除內熱口渴引起的口渴,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伍,如俞曄湯。用於腸燥便秘,常與何首烏、當歸、火麻仁同用,有潤腸通便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6 ~ 12g;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儲存在通風幹燥的地方,防止受潮。
脾胃虛寒者禁用藥物,大便溏薄者禁用。
主產區為山西、河北、東北。
藥材特征本品呈條狀,微彎,稍扁,偶有分枝,長3 ~ 15 cm,直徑0.8 ~ 1.5 cm,壹端有淡黃色莖葉殘渣。表面黃褐色至褐色,其上有溝紋,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密被黃褐色殘葉基部,從根莖兩側向頂端生長;下部凸起,略皺縮,有凹或凸的點狀根痕。堅硬,易斷,斷面黃白色。輕微的氣息,微甜微苦的味道,嚼起來黏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