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2018成都四川博物館端午節有哪些活動?

2018成都四川博物館端午節有哪些活動?

端午節是壹個大節日,會有很多活動。這個小編告訴妳成都四川博物館端午節的活動。想玩的朋友就跟著小編去看看吧。

2018成都川菜館端午節有什麽活動?時間:2018六月16-六月18。

地點:成都川菜博物館(郫都區古城鎮)

成都四川博物館端午節活動列表:

首先,穿上彩色的繩子

時間:全天地點:遊客中心

象征五行的五種顏色“綠、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孩子們應該在手腕和腳踝上系上五顏六色的絲線,以避免毒蛇和蠍子的傷害。綁線時,禁止小孩說話。五色線不能隨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天第壹場大雨或者第壹次洗澡的時候扔到河裏,也就是說河水會沖走瘟疫和疾病。

活動形式:遊客來到川博園,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得壹根彩色繩子。

第二,點雄黃

時間:全天地點:收藏館門口

端午節期間,市場上有成包的藥材出售,包括雄黃、朱雷、側柏、桃仁、蒲葉、艾葉等。人們用酒浸泡,然後在墻角、門窗、床下等處蘸酒。,然後在孩子的耳朵、鼻子、肚臍上塗上酒,驅趕毒蟲,求得孩子的安全。

用雄黃在孩子額頭上畫“王”字,壹是驅毒,二是以虎之意鎮邪。除了額頭、鼻子、耳朵,也可以用手和腳來敷,用意相同。

活動形式:用雄黃點額頭,意為驅毒。男生畫“王”字,女生點朱砂。

第三,祭竈

時間:11:00-11:3014:30-15:00兩場/天。

地點:竈王爺廟

端午節是壹個與祭祀密切相關的節日。該節日的起源是長江流域崇拜龍圖騰的百越人舉行圖騰祭祀。賽龍舟是對水神龍神的祭祀。古代皇室要在這壹天去天壇祭拜。後來,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歡迎儺人的習俗得到了延續。

四川博物館,因為對飲食的尊重,體會到了“壹粥壹飯來之不易”。在龍舟節的《人王》中,在“消災、驅邪、求吉祥”的邪惡日子裏,幫助人們保持健康,安全飲食。

活動形式:遊客在時間點集體參與。(所有參加祭竈儀式的孩子都可以穿漢服!)

第四,川菜文化突破壁壘

時間:10:30-17:00

地點:收藏博物館

川菜基本“五味”中有哪些不是來自辣椒的原味麻辣?為什麽泡菜只有鹽是酸的?辣椒除了調味還能做什麽?

孩子們零距離接觸文物,了解經典川菜的起源和常識,參觀難得壹見的民間川菜廚房和明清會館。微信語音“掃壹掃”就能學到川菜知識,快來當師傅吧!

活動形式:憑門票在收藏館前門掃碼領取通行證和鉛筆,設置五道與川菜文化相關的問題。(如果答對3,可以在收藏館後門的體驗者處蓋章,通過“包粽子”關卡。)

五、餃子。

時間:10:30-17:00地點:醬文化廣場。

粽子作為祭品,歷史悠久。在屈原去世的400多年前,古代人就把粽子放進河裏祭祀龍。

“粽子_”是壹種_,俗稱“粽子”,又叫“角粟”、“筒粽子”,是用粽子葉包裹糯米蒸熟而成。粽子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每年農歷五月初,中國人都要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

“川菜和熊貓是四川的兩大瑰寶”,川菜館特別打造“熊貓粽子”來教遊客,是端午節最可愛的禮物!

活動形式:完成“川文化突破”的遊客參與(1人/1人,1場/10人)。

第六,解開燈籠上的謎語

時間:10:30-17:00地點:謎語區。

作為壹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老武林故事》等載有:“用絲燈籠剪短寫詩,笑富人,畫人物,藏隱語,用老北京俚語逗行人。詩和謎語反映在燈、蠟燭上,並列在大道上,讓任何人去猜;所以叫“燈謎”。“謎題專家組織謎題俱樂部。神秘俱樂部在清朝也很流行。其間,猜燈謎者雲集,每壹個茶館或酒樓或私宅都作為猜燈謎的場所。或者研究討論;或者掛個謎語,吸引猜測,娛樂百姓。燈謎燈有四面,三面貼標簽,壹面貼在墻上。這種燈也叫壁燈。誰猜對了就送誰壹份小禮物留作紀念。

活動形式:猜中5個謎語,即可通過“DIY五毒餅”關卡。

七、DIY五福蛋糕

時間:10:30-17:00地點:伊春

根據中國民間傳說,五毒“蠍子、蛇、蜈蚣、蟾蜍、蜘蛛”在每年夏歷五月的中午開始誕生,這壹直是有點雄黃、燃藥煙等殺死五毒、驅除汙濁之氣的習俗。

“鼠、虎、羊、龍和豬”是五福的生肖。可以自己做五福糕點,用長壽、富貴、康寧打包回家,作為佳品送給親朋好友。

活動形式:完成“猜燈謎”的遊客在體驗者的指導下制作五福蛋糕(1人/1人,1場/10人)。

八、端午節+醬油知識

時間:10:30-11:0013:00-13:3015:00-15:30三場/天。

地點:江文化廣場

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中,醬油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醬油只是壹種普通的調料,很難有機會通過它去感知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博大精深的醬文化。

醬文化中有重要的傳統制醬技藝:煮、曬、調味,還蘊含著四千年的風味文化:經典、歷史、故事、傳說,詮釋著醬文化的精髓,就像壹個溫柔的夢,保存並延續著城市的記憶。

活動形式:憑門票在醬文化廣場領取參賽卡和鉛筆,在答題卡上設置10與端午節和醬油知識相關的問題(答對7題,可在醬文化廣場體驗者處蓋章獲得中壩醬油大禮包壹份)。

九、絞死艾虎

時間:10:30-17:00地點:白果林

在中國古代,老虎被視為神獸,被認為可以鎮邪保平安。《風俗通》雲:“虎為陰莖,獸亦長。能吃鬼惡。”因此,人們經常用老虎來辟邪,尤其是在艾虎的端午節期間。

晉代地方習俗中有“哀為虎,或剪彩為虎,附哀之葉,妻爭剪之。將來更是菖蒲,或人形,或肖劍形,名曰普建,以驅邪除鬼。”艾虎要麽用艾葉剪成,要麽剪成老虎的絲帶,用艾葉粘好,戴在頭發上。壹千多年來,端午節壹直以艾虎的習俗為裝飾。

活動形式:遊客可以自願購買艾虎,掛在身邊。

X.DIY風箏

時間:10:30-17:00地點:白果林

孩子們在端午節放風箏,這意味著“送災”。

賣的風箏都差不多,手工畫出來很有意思!用壹點點材料,壹點點時間,就可以把祝福放飛在天空!

活動形式:遊客自願購買白風箏和畫筆,可以在體驗者和家長的幫助下進行繪畫。

XI。DIY香包

時間:10:30-17:00地點:白果林

香囊又稱香囊、香囊、荷包,由五色絲線或破布制成,內含香料(由中草藥白芷、川芎、黃芩、山奈、甘松、高本等制成)。內容幾經變化,從吸汗蚌粉、驅邪符、銅錢、驅蟲雄黃粉,到裝滿香料的香囊,制作日趨精美,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術。

活動形式:遊客自願購買香包和香料,可以在體驗者的帶領下制作。

十二、DIY龍舟

時間:10:30-17:00地點:白果林

端午節、元宵節和二月二龍頭節是大東亞龍文化區重要的民俗活動。唐、宋、元、明、清歷代皇帝都喜歡在水邊看龍舟。《東京夢中華》第七卷記載了北宋皇帝在臨水寺金銘池觀看龍舟比賽的習俗。其中有花車、樂船、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供觀賞、奏樂、排隊、競拍,作為娛樂。張松則端的《金遲明中標》描繪了這壹場景。

賽龍舟不僅是壹種體育和娛樂活動,也反映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以及人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活動形式:遊客自願購買龍舟模型材料,可在體驗者指導下制作。

十三、DIY油紙傘

時間:10:30-17:00地點:白果林

紙傘因為需要桐油才能用,所以又叫油紙傘、油傘。它們古典懷舊,寓意吉祥,深受各地人民喜愛。傘架形似“人”,代表多子多福;傘骨為竹,代表長壽,寓意穩中有升;傘是圓的,這意味著幸福,團圓和和平。

在中國古代,去北京趕考或者做官,除了書本之外,壹定要有壹把紅色的油紙傘,寓意壹路平安,高中狀元。夏天多雨,可以畫壹把油紙傘送給親朋好友,既能表達近處的關心,又能送去遠方的相思。

活動形式:遊客自願購買油紙傘和畫筆,可以在體驗者的帶領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