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的身體構造是什麽?
昆蟲的身體結構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thorax)和腹部(壹譯:下體)(abdomen)。昆蟲的結構昆蟲解剖圖A- 頭部B- 胸部C- 腹部1.觸角 2. 單眼 (前) 3. 單眼 (上) 4. 復眼 5. 腦部 (腦神經節) 6. 前胸 7. 背動脈 8. 氣管 9. 中胸 10.後胸 11. 前翅 12. 後翅 13. 中部內臟(胃) 14. 心臟 15. 卵巢 16. 後部內臟 (腸,直腸和肛門) 17. 肛門 18.陰道 19. 腹神經索 20.馬氏管21. 爪墊 22. 爪 23. 跗節 24. 脛節 25. 腿節 26. 轉節 27. 前部內臟 (嗉囊) 28. 胸部神經節 29. 基節 30. 唾液腺 31. 咽下神經節 32. 口器 頭部 頭部有著各種感覺器官。觸角(antenna)除了有觸覺外,有時還會傳遞氣味信息。在某些雄性蚊子中,觸角甚至有聽覺,借助觸角,它們才能聽見同類雌性蚊飛行震動時的聲音,以利於交配。而在另外壹些昆蟲,比如蝗蟲,它們的聽覺器官長在身體其它部位,如下體或者是腿上。 昆蟲的眼大多是復眼(ommateum)。復眼有上千只單眼(ommatidium)組成。每只小眼會獨立成像,總體合成壹副網格樣的全像。很多昆蟲此外還會有兩到三只單眼(ocellus),它們的作用並非成像,而是通過光調節自身作息生物節律。另外昆蟲的視覺對紫外線敏感,但它們並不能看到紅光。 在頭部還有口器(trophi)。它們的上顎是有力的嚼咬工具。下顎主要是穩住和進壹步細嚼食物。 但口器也可以有其他形態,如異翅亞目的昆蟲有壹個薄薄的尖型嘴,而蜂則有壹長軟的吸管。而蜻蜓的臉蓋,“是由下唇特化形成的捕食器官,非常靈活,能迅速伸展,捕獲獵物,其末端裝備著壹對能活動的鉤子,鋒利異常,當臉蓋伸向獵物時,這對鉤子迅速鉗住獵物,臉蓋縮回,鉤子將獵物送進口中。” 胸部 胸部由三個體節組成,由前向後依次稱為前胸(prothorax)、中胸(mesothorax)和後胸(metathorax)。每個體節都帶有壹對附肢,稱為胸足。胸足分成節段,分別為基節(coxa)、轉節(trochanter)、腿節(femur)、脛節(tibia)、跗節(tarsus)和前跗節(pretarsus)。跗節通常分為5個跗分節,有時還帶有成對的爪子。胸足通常會特化,以更好地完成如挖,跳,遊泳或是捕捉等任務。第壹胸節的背部被稱為前胸背板(pronotum),通常會特別加固。另外的兩個胸節的背面通常會各帶有壹對翅膀。在甲蟲的前對翅膀之間有壹塊三角形的甲片。 翅膀中有分支復雜的血管系統,稱作翅脈,其走向和分布是分辨昆蟲種類的特征之壹。前翅膀比起後翅膀窄而有力,有時會加固,甚至像甲蟲那樣成為堅硬的翅膀蓋。 在雙翅目昆蟲中,只有壹對翅膀發育正常。而後面另壹對翅膀則成為平衡棒。許多昆蟲在進化的過程中失去了翅膀,而成為寄生蟲,如跳蚤和虱。但是在蝗蟲裏面也會找到許多沒有飛行能力的種類。壹些古老,構造簡單的古昆蟲也飛不起來,它們是從沒有飛行能力的祖先進化而來的。 腹部 昆蟲在腹部有著重要的器官,如管狀的心臟,梯形神經系統,胃腸系統和生殖器官。部分器官還會“越界”到前面去,如神經中樞--咽上神經節或是腦部,和其他動物壹樣位於頭部。在軀體中還藏著分支的氣管,它們會直接把氧氣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去。器官開口於線粒體附近,可以更快的利用空氣。昆蟲在體側壁還有氣孔(stigma),直接與外界大氣接觸,可以通過肌肉收縮關閉。因為昆蟲這壹套呼吸系統非常有效,所以昆蟲要擔心的並不是缺氧,而是過度氧化。氣孔的可關閉性使得昆蟲具有暫時停止呼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