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每100克食物中含有200毫克以上的膽固醇,醫學上稱之為“高膽固醇食物”。每1克食物中,豬肉含膽固醇約69毫克,羊肉約60毫克,雞肉約80毫克,而銀魚高達361毫克,鰻魚約177毫克,泥鰍約136毫克,鰻魚約126毫克,鱈魚約65446毫克。因此,老年人應盡量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無鱗魚,如銀魚、河鰻、泥鰍、鰻魚、鱈魚等,每天膽固醇攝入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魚子的膽固醇含量高於各種魚類,每100克約含400毫克膽固醇,最好不要吃。其他膽固醇高的肉類盡量少吃,比如牛肉,多吃蔬菜平衡身體吸收,比如洋蔥、木耳、芹菜、蘑菇等。,可以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無鱗魚都含有高膽固醇,比如帶魚,每100克只含有約76毫克膽固醇,所以不限制食用。膽固醇高的人,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多吃10降脂食物,包括海帶、新鮮蔬菜、水果等。此外,專家還推薦10具有明顯降脂作用的食物,包括蘋果、胡蘿蔔、玉米、海帶、大蒜、牡蠣、杏仁、牛奶、橘子、茶葉等。
帶魚膽固醇高嗎?
無鱗魚膽固醇含量較高,鰻魚、泥鰍、鰻魚、鱈魚膽固醇含量較高。但並不是所有無鱗魚的膽固醇含量都很高。比如帶魚每100克含76毫克膽固醇,低於有鱗草魚(每100克含86毫克膽固醇)。鯽魚含有蛋白質和高氨基酸,對促進智力發育、降低膽固醇和血液粘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明顯作用。因此,經常吃魚有益健康。
魚頭中膽固醇含量高嗎?
魚頭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卵磷脂和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對降血脂、健腦、延緩衰老有好處。對膽固醇的理解要區分,可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對人體有益,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容易在心血管系統堆積,容易引發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魚頭,雞蛋,牛奶都是優質膽固醇,好東西。而肉類,尤其是肥肉,含有大量劣質低密度膽固醇,有害無益。魚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美味食物。它營養豐富,含有優質蛋白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吸收率高達96%,比吃肉的滋補成本要好。脂肪含量很少,只占1-3%,不像吃脂肪那樣擔心動脈硬化。每100克魚含維生素A 66 ~ 170國際單位,鰻魚可達3000國際單位。經常吃魚對眼睛的視力非常有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碘、鈣、磷、鐵等含量,海魚高於淡水魚。魚的保健價值也是非常值得稱道的。如池塘中的金鯽魚:性平,味甘,入肝膽經,有健脾開胃、消水腫、通乳之功,主要用於治療水腫、黃疸、胸痛、久咳、缺乳等癥。特別是對孕婦水腫、胎動不安、產後泌乳影響不大。生活在北極圈內的愛斯基摩人世世代代都在與寒冷和冰雪作鬥爭,他們以漁獵為生。魚和食魚動物是當地人的主食。按照壹般概念,蛋白質和脂肪(海魚和食魚動物的脂肪攝入量要高得多,其中11 ~ 27%),常年食用容易患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相反,愛斯基摩人的冠心病發病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幾乎沒有糖尿病患者。在中日高血壓和冠心病普查中發現,多吃魚的漁區居民發病率較低。為什麽經常吃魚會有這種「奇效」?科學家們懷著極大的興趣繼續探索研究,終於發現魚油在起作用。魚油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其脂肪酸碳鏈仍然較長,有多個不飽和鍵。這些雙鍵不飽和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總之,多吃魚不僅能增加營養,還能防治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起到滋補保健、延年益壽的作用。特別是對幼兒、婦女和老人來說,經常吃魚更有益。但是,吃魚要註意衛生。廣東人喜歡吃生魚片粥,很不好,因為半生不熟的魚含有寄生蟲卵,容易得寄生蟲病。不新鮮、變質的魚容易得腸炎、痢疾等腸道傳染病。煮、燒、蒸鮮魚,鮮美滋補;魚頭湯喝起來很甜,對哺乳最好。
魚子醬含有什麽營養?膽固醇高嗎?
魚子醬是壹種營養豐富的食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核黃素和卵磷脂,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d,是人腦和骨髓的良好補充劑和生長劑。
魚子醬膽固醇高,但不用怕。魚子醬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可以調節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有效降低膽固醇、高血脂、冠心病的發病率。
膽固醇主要來源於身體自身合成,食物中的膽固醇是次要補充。比如壹個體重70kg的成年人,體內膽固醇約為140g,每天更新約1g,其中4/5在體內代謝,只有1/5需要從食物中補充。每個人每天可以從食物中攝取200mg的膽固醇來滿足身體的需要。膽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隨著食物中膽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會降低。200mg相當於1個雞蛋中的膽固醇含量或3-4個雞蛋的膽固醇吸收量。專家建議,每天攝入50毫克~ 300毫克的膽固醇為好。
墨魚膽固醇高嗎?
膽固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它不僅是身體的結構成分,也是合成許多重要物質的原料,所以它絕不是無用的、多余的。但長期大量攝入膽固醇不利於健康,會使血清膽固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已經患有高膽固醇血癥的中老年人應該提倡低膽固醇飲食。膽固醇低的食物包括:所有植物性食物、禽蛋的蛋清、禽肉、乳制品、魚類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有:蛋黃、動物腦、烏賊、蟹黃、蟹膏、肝腎等。過多食用含膽固醇的食物,容易導致貧血,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壹般認為,膽固醇的攝入量是每天少於300毫克(相當於壹個蛋黃所含的膽固醇量)。能降低膽固醇的食物有:洋蔥、蘑菇、木耳、百合和大豆。魷魚每100g膽固醇含量高達615mg,是脂肪的40倍,全脂的44倍,墨魚的3.4倍,帶魚的11倍,雞胸肉的7.7倍,豬瘦肉的7倍,羊瘦肉的6.15倍。每100g烏賊的膽固醇含量為180mg。
魷魚膽固醇高嗎?
膽固醇含量高的魷魚作為壹種美味,壹直深受人們的喜愛。炒魷魚卷有很多種,鐵板燒魷魚,翡翠魷魚,麻辣魷魚。即使在街頭燒烤攤,烤魷魚也是最受歡迎的燒烤品種之壹。魷魚,又稱軟魚、魷魚。它具有與烏賊、章魚等軟體腕足類海鮮基本相同的營養功能,並富含蛋白質、鈣、磷、鐵及硒、碘、錳、銅等微量元素。魷魚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對骨骼發育和造血非常有益,可以預防貧血。魷魚不僅富含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還是壹種含有大量牛磺酸的低熱量食品。可以緩解疲勞,恢復視力,改善肝功能。其中所含的多肽及硒等微量元素具有抗病毒、抗輻射的作用。中醫認為,魷魚有滋陰養胃、補虛潤膚的作用。但是,妳知道嗎?魷魚每100g膽固醇含量高達615mg,是脂肪的40倍,全脂的44倍,墨魚的3.4倍,帶魚的11倍,雞胸肉的7.7倍,豬瘦肉的7倍,羊瘦肉的6.15倍。所以,魷魚雖然好吃,但並不適合所有人。高血脂、高膽固醇、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疾病患者應謹慎食用。魷魚內臟性寒,脾胃虛寒的人也要少吃。魷魚是發制品,患有濕疹、蕁麻疹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
什麽魚膽固醇最少,營養最高?
吃魚可以降低膽固醇。
膽固醇是飽和脂肪酸在膽鹽的作用下形成的。我們平時吃的豬油大多是飽和脂肪酸:魚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總是在70%~80%,可以阻斷膽固醇的合成,防止人體動脈硬化,所以要經常吃魚。許多老年人患有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這些疾病都與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有關,所以要註意他們的飲食。通常每100克食物中含有200毫克以上的膽固醇,醫學上稱之為“高膽固醇食物”。在每100g食物中,豬肉含膽固醇約69 mg,羊肉約60 mg,雞肉約80 mg,而銀魚高達361 mg,鰻魚約177 mg,泥鰍約136 mg,鰻魚約126 mg,鱈魚約65436 mg。因此,老年人應盡量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無鱗魚,如銀魚、河鰻、泥鰍、鰻魚、鱈魚等,每天膽固醇攝入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魚子的膽固醇含量高於各種魚類,每100克約含400毫克膽固醇,老年人最好不要吃。
眾說紛紜,莫衷壹是。想吃就吃,還是不要吃太多!:)
聲明1:
鰻魚、鯰魚、魷魚等無鱗魚膽固醇高,易患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聲明2:
吃無鱗的魚可以大大降低44%的心臟病致死率。華盛頓大學通過研究發現,魚油中的ω-3脂肪酸可以減少血液堵塞,防止血栓形成,從而降低心臟病的危險系數。我們建議妳每周吃兩次魚,其中至少有壹種應該是無鱗魚,比如三文魚、沙丁魚、鯡魚、三文魚、新鮮金槍魚和鯖魚。
聲明3:
最近有媒體報道了壹些無鱗魚的飲食禁忌。很多讀者打電話來問無鱗魚和無鱗魚有什麽區別,有哪些人不適合吃無鱗魚?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魚類研究專家辛教授告訴記者,所謂的無鱗魚和有鱗魚只是不同的物種,兩者的營養價值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壹般來說,大部分無鱗魚生活在500米以上的深海,主要是鰻鱺目,如海鰻、海鰻等。淡水魚中,只有泥鰍和河鰻屬於無鱗魚。王教授還說,很多人認為海魚中的秋刀魚、帶魚是無鱗魚,其實它們是無鱗魚,只是鱗片小,不易被發現。
民間傳說無鱗魚是壹種發制品,患病者食用會加重已有疾病或誘發原有疾病。對此,湖北省中醫院甘愛平教授解釋說,中醫只是認為無鱗魚比有鱗魚更溫性,更易生熱,所以熱性體質的人,比如容易上火、口幹、長瘡、大便幹燥的人,應該少吃,否則這些癥狀會加重。但甘教授也強調,這些只是基於中醫的經驗,並沒有經過循證醫學的驗證。
北京大學第壹醫院營養科主任孫指出,西醫沒有說因為某些疾病不能吃無鱗魚。對於壹些報道中提到的“結核病患者服用異煙肼時應避免食用無鱗魚和不新鮮的海魚、淡水魚”的說法,孫主任指出,這有壹定的道理,因為這些魚中組胺含量比較高,而異煙肼是壹種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它們之間的反應會導致組胺大量積累,導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