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鰻魚。中醫認為黃鱔性味甘、溫,歸肝、脾、腎經,具有補氣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的功效。這種食物如果經常食用,可以有效地補充氣血,對強壯筋骨和保護肝臟也非常有效。鰻魚和豬肉壹起吃更好吃。
3.豬肝。豬肝含有大量的鐵、蛋白質、維生素、肝糖、肝素等營養物質。是補氣血的佳品。適量食用豬肝,有助於調理氣血,提高人體造血功能,預防佝僂病和缺鐵性貧血。
4、紅棗。俗話說:要皮膚好,粥裏加紅棗。紅棗的營養非常豐富,尤其是維生素C,每100克棗肉中含維生素C 380-600毫克,比柑橘高7-10倍,比含維生素C的著名辣椒高3倍,因此被稱為“維生素C丸”。唐代壹位食醫孟瑋也說:大棗補氣虛,烹調補胃,脂肪中補氣為先。所以氣虛的人還是煨棗吃比較好。
5.雞肉。雞肉性溫味甘,有溫中益氣、填精養血的功效。不管氣虛血虛腎虛都要吃。對於氣虛的人,民間有用黃芪燉老母雞的習慣,可以增加補氣的功效。因為老雞的脂肪少,消化能力弱的人很容易吸收,所以不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