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蘿蔔硫素意想不到的實驗結果

蘿蔔硫素意想不到的實驗結果

蘿蔔硫[SF;CH3S(O)(CH2)4NCS]是壹種異硫氰酸酯,來源於同源的芥子油苷(芥子油苷)。它在西蘭花和其他可食用的十字花科植物中含量很高,對幽門螺旋桿菌有非常強的殺菌作用。

此外,SF對幽門螺桿菌的大量臨床分離株非常有活性,包括對常規抗生素如克拉黴素和甲硝噠唑有抗性的許多菌株。這就立刻提出了壹個問題,即在飲食中服用SF是否是全球範圍內對抗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實用且經濟的治療方法。

幽門螺桿菌臨床病例和小鼠實驗表明,萊菔硫烷能明顯減少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定植和炎癥,雖然不能完全治愈。

盡管脲酶在1926中從菜豆中結晶出來,但其分子結構直到最近才被闡明。

來自植物和細菌的脲酶分子量非常大(1.1萬道爾頓),是壹個高度同源的分子,含有12個富含硫醇的催化亞基(每個亞基有12個半胱氨酸殘基),每個活性位點有兩個鎳離子(Ni2+)。?

這些半胱氨酸硫醇的反應性以及可逆抑制劑和不可逆滅活劑對它們的修飾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報道。許多半胱氨酸殘基容易被邁克爾反應受體抑制,如α,β-不飽和酮。因此,異硫氰酸酯(如SF)是脲酶的有效滅活劑並不令人驚訝。

參考資料:

[1] N. Ha,S. Oh,J.Y. Sung,K.A. Cha,M. Lee,B. Oh,幽門螺桿菌脲酶的超分子組裝和耐酸性,Nature Structure Biol .8 (6) (2001) 50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