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態特征
豆莢斑螟老熟幼蟲體長14~18毫米,黃綠色,腹部各節背面都有4個黑色大斑,排成方形。成蟲體長10~12毫米,翅展20~24毫米,體褐色。前翅前緣土黃色,沿翅前緣有壹條白色紋,前翅中室內側有棕紅金黃寬帶橫線;後翅灰白色,外緣呈暗褐色寬帶。蛹長9~10毫米,黃褐色。
(2)防治方法
生產上可以選用結莢期短、莢上無毛或少毛的抗性品種。調整播期,錯開豆莢螟的產卵盛期。及時清除田間落花、落莢,並摘除被害的卷葉和豆莢,可以減少蟲源。此外,還要避免豆科作物多茬口混種及連作。在豆田架設頻振殺蟲燈,誘殺成蟲。
(3)藥劑防治
在卵孵化始盛期或在豇豆開花盛期,最遲應在3齡幼蟲蛀莢前。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無公害環保型藥劑,如20%蟲酰肼2000倍、或25%滅幼脲3號1500倍、或5%銳勁特懸浮劑1000倍液、或20%綠得福乳油1500倍液、或0.36%苦參堿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菜喜懸浮劑1000倍液、或1%殺蟲素1000倍液、或3.5%銳丹乳油1000倍液等交替噴灑,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次。噴藥應在8~10點或17~19點進行,尤以成蟲產卵前效果最佳,持效期可達20天以上。成蟲盛發期,可選用21%滅殺斃乳油4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要細致均勻,要使蔬菜的花蕾、花莢、葉背、葉面和莖蔓至全濕潤有滴液為度。大棚內防治可采用煙劑熏蒸法殺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