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元宵節的主要活動和意義

元宵節的主要活動和意義

元宵節的主要活動和意義

吃粽子;吃湯圓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壹個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團”、“元宵”,宋代開始食用。當時湯圓被稱為“漂浮的紫苑”,又稱“湯圓子”、“乳糖紫苑”、“湯碗”、“湯團”,商人被稱為“元寶”。宋元元初,湯圓已成為對元宵節的回應。

今天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根據餡的理論,元宵分為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和鹹、甜、肉、素。按制作方法分,有手搓、元宵機制、竹匾卷等多種。根據磨粉的不同,有糯米粉和高粱米粉。

解燈謎;猜燈謎

玩燈籠是元宵節的壹個重要項目。燈謎是源於元宵節的文字遊戲,也叫燈籠虎。將謎語貼在燈籠上,供人們猜射,答案以字義為主,有卷簾、秋千、尋鳳等24種謎語,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

中國最大的燈謎節是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燈謎”。燈謎有上萬個,三天內有兩萬多人參與。

享受節日燈籠

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明成祖倡導佛教時,正逢蔡澄從印度回國求佛,說是印度莫哈陀正月十五,僧人聚集朝貢舍利,是參加佛教的吉日。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教,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宮殿和寺院裏燒燈籠。

從此,元宵節放燈的習俗從只在宮廷舉行流傳到民間。即正月十五,無論士紳還是百姓,都掛燈,城鄉徹夜燈火通明。

元宵節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壹個前所未有的燈籠市場。當時的首都長安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百萬人口城市,社會富裕。在皇帝的親自倡議下,元宵節越辦越豪華。中唐以後,它已經發展成為壹種全國性的狂歡節。

唐玄宗開元盛世(公元685-762年),長安的燈籠市場非常大,有五萬盞燈籠,各種各樣的燈籠。皇帝命人做了20個巨型燈籠建築,高度150尺,金碧輝煌,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