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雲雀》寫作背景是在1820年夏季的壹個黃昏,雪萊在萊杭郊野散步時聽到雲雀鳴叫有感而作。
《致雲雀》是壹篇抒情詩,全詩21節。從贊美開始,以感嘆告終,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大體可分六七個小段落,全詩無壹處不寫雲雀,同時,無壹處不有雪萊的自我。《致雲雀》是雪萊的抒情詩代表作之壹,在萊杭郊野散步時聽到雲雀鳴叫有感而作。詩作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贊美雲雀,抒發對歡樂、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詩中雲雀的形象,並不純然是自然界中的雲雀,而是詩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詩人理想的形象載體。詩人和雲雀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追求崇高,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詩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與現實間的差距,而這個差距對雲雀是不存在的。從詩的整個調子中可以看出,雪萊雖感到理想遙遠的痛苦,仍以不斷飛升的積極情調去超越感傷。
《致雲雀》的作者簡介
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英國浪漫派詩人、政論作家、改革家。被認為是英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之壹。出生於英國的貴族家庭,早年受盧梭、葛德文等人的影響。大力提倡無神論,反對專制。
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因發表短篇《無神論之必然》而被校方開除。後投身愛爾蘭的民族獨立鬥爭,發表了《告愛爾蘭人民書》,最後低價發行(5便士),旨在喚起愛爾蘭窮苦人民內心的覺醒。此舉遭到了英國政府的迫害,後來被迫離開英國定居意大利。在歐洲期間,與拜倫、濟慈等人來往。1822年,詩人與友人出海,遭遇風暴罹難。其時是在30歲生日前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