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利尿劑可以降血壓?
利尿劑作為治療高血壓的壹線藥物,已被廣泛應用。它們可以通過抑制腎小管對鈉和水的重吸收來排鈉利尿,使人體內鈉和水的排泄量超過攝入量,使血容量和細胞外液量減少,心輸出量減少,從而達到降壓作用。但連續用藥3 ~ 4周後,血容量和心輸出量逐漸恢復,但血壓仍持續下降。這是因為此時體內輕度缺鈉,小動脈壁細胞缺鈉,降低了小動脈平滑肌對去甲腎上腺素等血管收縮劑的反應性,從而引起血管舒張,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導致血壓下降。目前,臨床上用於降壓的利尿劑按其作用分為以下三類。壹種強利尿劑,如速尿;中間利尿劑,如噻嗪類利尿劑二氫氯噻嗪;弱利尿劑,如保鉀利尿劑、氨苯蝶啶、螺內酯等。後者主要與醛固酮形成競爭性拮抗,削弱其作用,導致排鈉保鉀。氫氯噻嗪是壹種利尿劑,具有降壓作用,所以又叫利尿劑降壓藥。環戊噻嗪、氯噻酮等藥物也屬於這壹類。氫氯噻嗪通過抑制腎小管對鈉和水的重吸收,具有很強的利尿和消腫作用。它的降壓作用和利尿作用有關系嗎?降壓作用是利尿作用的結果嗎?早年認為氫氯噻嗪的降壓作用是利尿的結果。因為藥物可以通過利尿來減少血容量,而血容量減少時血壓可以降低,而且還有排鈉的作用,鈉在體內的滯留也可以使血壓升高。然而,此後的許多實驗觀察逐漸否定了這壹觀點。比如服用氫氯噻嗪後,因利尿而損失的血容量,用右旋糖酐補充,右旋糖酐是血容量擴張劑,仍然表現出降壓作用。長期服用氫氯噻嗪後,血容量逐漸恢復到用藥前的水平,但降壓作用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