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出處 《詩經》
這是壹首賀新娘的詩。詩人看見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鮮艷的桃花,聯想到新娘的年輕貌美。該詩反映了當時人民生活的片斷。
《桃夭》毛詩,毛詩即詩經,序:《桃夭》,後宮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墼民也。
作品原文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華②。之子於歸③, 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 有蕡⑤其實。 之子於歸,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葉蓁蓁⑥。 之子於歸, 宜其家人。
作品註釋
①夭夭:茂盛的樣子。 ②灼灼:花開鮮艷的樣子。華:花。 ③之子:這個姑娘(之:指示代詞,這個;子:可泛指人,此處譯為姑娘)。歸:古時稱女子出嫁為“於歸”,或單稱“歸”,是往歸夫家的意思。 ④宜:和順,和善。室家:指夫婦。⑤蕡(fén):果實很多的樣子。 ⑥蓁蓁(zhēn):樹葉茂盛的樣子。
作品譯文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灼灼其華。花兒開得紅燦燦。
之子於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室家。定使家庭和順又美滿。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有蕡其實。豐腴的鮮桃結滿枝。
之子於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家室。定使家庭融洽又歡喜。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其葉蓁蓁。葉子長得繁密。
之子於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家人。定使夫妻和樂***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