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肝在《黃帝內經》中比作什麽樣的官位?

肝在《黃帝內經》中比作什麽樣的官位?

《黃帝內經》把肝臟比作將軍的官。

如下所示:

《黃帝內經》是“君主之官”,掌管氣血運行。中醫說心藏神,心中氣血充盈,精神可修,所以人頭腦清醒,思維敏捷,睡眠香甜。另壹方面,如果人的記憶力下降,睡眠淺而多夢,說明心情和努力不夠,要趕緊補充。

心火系統異常,常出現以下癥狀:心悸、心前區疼痛、唇甲青紫、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冠心病等。那麽中醫出現這些癥狀有什麽好的方法呢?在體內,可以通過敲心包經、內關、撞陵、拍極泉等簡單的方法,促進心神和精力的運行。

1,將官:肝

《黃帝內經》把肝臟比喻為“將軍之官”,用將軍的強噪性格來描述肝臟的生理特征。事實上,脾氣暴躁的人經常生氣。所以,當壹個人發脾氣的時候,妳不要和他爭執。為什麽?他沒有辦法,因為他的肝氣太強,變成了憤怒。三國時期,周瑜劍傷爆裂,大怒倒地,是典型的“大怒傷肝”案例。

肝藏血,我們可以從指甲和眼睛的狀況來判斷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壹般人更細、更脆、更白,就是肝血不足。肝臟開始理解眼睛。如果眼睛經常幹澀,容易在風中流淚,說明肝陰和血不足。

肝木系統功能異常,常出現口苦、頭暈、眼幹、目赤、雙肋腫痛、易怒、肝病、高血壓、高血脂、指甲幹燥等癥狀。

2、後天之本:脾胃

中醫所說的脾不是西方解剖學中的脾,而是概括了胃、小腸、大腸的綜合功能。脾屬於五行中的脾土系統,是人體氣血的“生產工廠”。其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即把食物消化成營養物質(即氣血),並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脾胃的養生作用。《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後天之本,是運化氣血的主要來源。”中醫有個了解人體氣血盛衰的絕招,就是觀察嘴唇的顏色。因為脾開於口,所以嘴唇的顏色代表了氣血的盛衰。

如果嘴唇顏色蒼白或無光澤,說明脾氣不足,所造氣血不足。這個人多半是氣血不足。脾胃系統異常常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後腹脹、惡心、嘔吐、打嗝、燒心、腹瀉和便秘、胃炎、胃腸潰瘍等癥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癥狀的有無來判斷脾胃功能是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