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白色金針菇屬於低溫品種,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 ~ 20℃,出菇的適宜溫度為10 ~ 13℃,子實體生長的適宜溫度為6 ~ 8℃。據此,白色金針菇壹般適宜在6月10至次年3月上旬栽培。原料配方
二、生產技術
1.切割培育袋將培育用的塑料管袋切成30 ~ 35cm長的小塊,用繩子將壹端系好,做成袋子。每噸材料需要12 ~ 13kg。
2.混合配方:棉籽殼40-42.5公斤,麩皮7.5-10公斤,石膏0.5公斤,石灰0.5公斤,水65-67.5公斤。將原料混合均勻,堆成70 ~ 75cm高的壹堆,堆放24小時後裝袋。
3.裝袋和裝載時,應沿著袋子周邊用手壓實材料。當物料裝載到17~18 cm高度時,空袋部分沿物料頂層平面折成壹捆,迫使袋內空氣向下,最後用塑料繩將袋口打成活結。這樣壹個料袋可以裝幹料約0.4 kg,濕料約1 kg。包裝袋在65438±000℃下滅菌65438±04小時。
4.選擇白色密集的金針菇進行接種。菌種瓶與料袋的比例為1: 25。將滅菌後的料袋放入接種箱,在將菌種瓶放入接種箱前,用3%來蘇兒溶液或0.2%高錳酸鉀溶液擦拭瓶外壁;接種前用70%酒精棉球擦拭菌種瓶口。然後將菌種按比例接種到料袋中。接種時,菌種應盡可能鋪滿袋面。最後放入氣霧箱密閉熏蒸20分鐘滅菌。收到1瓶菌種後,采種用的工具必須消毒1次,避免交叉感染。
5、溫濕度控制菇棚使用前應通風。出菌包前,用10 ml甲醛和每立方米面積8 g高錳酸鉀熏棚24小時,然後打開通風口通風。菇袋排列好後壹定要保持菇棚通風幹燥。發菌期棚溫控制在20~25℃,並經常通風;當溫室溫度低於16℃時,可以白天開啟,晚上關閉。濕度壹般控制在65%左右。催芽階段,溫室溫度控制在13~20℃,濕度增加到85%左右,稍通風,給予散射光。出菇期,溫室溫度控制在6~8℃,濕度保持在80~85%,不通風,造成環境陰暗。1,選擇場地時間
白色金針菇大多屬於低溫品種,在標準化的溫控菇房裏壹年四季都能出菇。也可菇棚栽培,北方壹般6月10至次年4月上旬適宜栽培蘑菇;冬天蘑菇生長在南方。
2.培養材料的制備
木屑和米糠適合作為培養材料。細柳和杉木鋸末是最合適的鋸末。使用前,最好積累1年以上。在堆積過程中,應經常用水保持木屑濕潤,以除去木屑中對菌絲生長有害的物質。木屑厚度比例要合理:壹般20%直徑2 ~ 3 mm,40% 1 ~ 2 ~ 3mm,40% 1mm以下,粗木屑多,培養基易幹,細木屑多,影響菌絲生長速度。米糠中含有白色金針菇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但含有澱粉的米糠和脫脂米糠已經變質,盡量不要使用。木屑與米糠的體積比為3∶1,每m3混合物加入約350kg水,培養基含水量為63%。培養料要攪拌均勻,使其充分濕潤。
3、裝瓶滅菌
用800mL塑料瓶灌裝,每瓶約480g。培養料表面要壓實,每個瓶子裏的培養料要均勻、有彈性、壹致,高度要壹致,這是以後出菇、出菇、柄長壹致的前提。
瓶蓋封口後,應立即消毒。放置時間過長(夏季2 ~ 3h)會發酵,滅菌後的培養基會變黑。這種培養基生長緩慢,產量低。滅菌可采用常壓滅菌和高壓滅菌。常壓滅菌,保持物料溫度在98℃以上4小時;高壓滅菌,料內溫度達到120℃70min,滅菌後趁熱將瓶子放入已滅菌的冷卻室內,冷卻至25 ~ 20℃,及時接種。
4.接木
壹般在無菌室進行,菌種與培養料的比例為1: 50。要求菌種覆蓋在培養料表面,這樣可以使菌絲生長均勻,有效防止雜菌汙染。
5.菌絲體培養
將接種好的菌瓶及時轉移到培養室,溫度控制在18 ~ 20℃,空氣濕度60% ~ 70%,每平方米放置390瓶。壹般2天左右菌絲開始萌發。每天通風兩次,每次30分鐘,20 ~ 25天,金針菇菌絲體可長滿菌瓶。
6.劃痕細菌
所謂刮菌,就是用刮菌機(或手工)去除老菌塊和菌皮,這是促進菌絲基部粗壯的重要措施,通過刮菌可以使子實體壹起從培養基表面發生。壹般來說,應該先刮菌絲生長正常的瓶子,再刮菌絲生長不良的瓶子。如果有明顯的汙染,最好不要刮。刮細菌有幾種方法:平刮、刮、空氣刮。撓不傷材料表面,只是把老應變剝下來。這種方法出菇早,花多。刮是把老菌種和5mm面材(適合鋸末)壹起刮掉,壹般不需要,因為傷菌絲,出晚菇,花數減少。空氣刮是利用高壓氣流吹掉老菌株最簡單的方法。
7、燈心草芽
抓傷後要及時進行促芽處理。此階段溫度應控制在12 ~ 13℃,並給予足夠的低溫刺激,促進原基的形成。但在前三天,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90% ~ 95%,以恢復菌絲生長。此後,由於呼吸作用的上升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菌絲恢復後要逐漸增加通風,同時要防止料面幹燥,並用加濕器加濕。催芽期每平方米堆放240瓶。7天左右可以看到魚籽壹樣的菇蕾,12天左右可以看到子實體的雛形,催芽結束。
8.均質化和抑制
均勻栽培是抑制處理的過渡階段,室溫應控制在8℃左右,空氣濕度85% ~ 90%,空氣環境應接近自然狀態,以促進低溫環境下蘑菇芽的分化和分枝。當菇蕾長到0.2 ~ 2 cm時,轉入抑制階段,溫度調至4 ~ 6℃,空氣濕度85% ~ 90%,二氧化碳濃度在0.65438±0%以下。同時給予吹風和200Lux光照(每天2 ~ 3小時),促進金針菇柄長均勻,組織致密,色澤乳白色。抑制主要是用慢風吹在子實體上。每平方米150瓶。在低溫寒風下,子實體雖然生長緩慢,但整齊、健壯、結實。當子實體長到離瓶口3cm時,可以放在紙筒上,轉移到育子室。
9、豐產和采收加工
生長階段,室溫應控制在8 ~ 65438±03℃,空氣濕度75%,光照以暗為主。每平方米放置200瓶,待子實體長到13 ~ 15 cm高,菌蓋直徑0.5 ~ 1 cm時即可采收。收獲後,除去莖基與培養基連接的部分、培養基和長勢差的蘑菇,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包裝。壹般情況下,聚乙烯袋用於抽取和密封小包裝,每袋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