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關節發出“哢哢”響聲正常嗎

關節發出“哢哢”響聲正常嗎

在骨科門診中,經常有患者問:“醫生,我的膝關節在活動的時候時不時會發出‘哢哢’的響聲,這是不是什麽關節病啊?”

其實,大多數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保持壹個姿勢久了,想活動壹下,轉轉脖子、伸伸腰、扭扭胯,這時活動的部位就會發出“哢哢”的響聲。有的人在上下樓梯時,膝關節或許也出現過“哢哢”的響聲。那麽,關節發出“哢哢”的響聲究竟是怎麽回事呢?這是否正常呢?

哪種關節彈響要重視

據市第二中醫院骨科專家介紹,人體關節在運動時發出的響聲,在醫學上稱為“關節彈響”。關節彈響不是壹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壹種癥狀,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只有病理性關節彈響才能說明關節可能存在某種疾病,需要引起重視。

那麽,該如何區分關節彈響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呢?骨科專家指出,生理性關節彈響多發生在關節從壹定時間的靜止狀態突然轉為運動時。如人體靜止壹段時間後,突然挺胸、聳肩、伸屈四肢、扭轉或側屈軀幹,此時四肢、脊椎關節常發出“哢哢”的響聲。當然,這種彈響也可故意產生,例如在壓折手指時。生理性關節彈響發生時,沒有關節疼痛不適感,且短時間內不能重復多次。如連續掰同壹個手指關節時,不能連續發出響聲。而病理性關節彈響是關節本身病變所致,如骨關節炎、腱鞘炎等,因而多伴有關節疼痛、關節腫脹等不適感,且可連續發生。

為此,專家提醒大家,若出現關節發出“哢哢”響聲的情況,要先區分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若是生理性關節彈響,就不用過於擔憂,這是正常現象。若發生關節彈響的同時,還伴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關節活動受限時,就應該提高警惕,要及時到骨科就診,明確是否為病理性關節彈響,檢查關節是否發生病變,以免耽誤治療。

中醫調理養護關節

中醫認為,關節病屬“痹癥”範疇,主要是由內虛復加外邪引起的。人體正氣虛弱,沒有抵抗能力,風寒濕等邪氣乘虛而入,引起關節病變。因此,大家可以從內養肝腎、扶助正氣,外祛風寒濕、抵禦外邪兩方面來養護關節。

1. 調補肝腎。可選擇枸杞、羊肉、韭菜等調補肝腎的膳食;也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左歸丸、右歸丸等合適的藥物服用。此外,艾灸肝俞穴、太溪穴、三陰交穴、足三裏穴等也可以起到強益肝腎的作用。

2. 適當鍛煉。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鍛煉人體肌肉、韌帶等,還可以扶助正氣,提高人體免疫力,如八段錦、太極就是很好的選擇。需要註意的是,運動前必須先進行熱身,運動時需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3. 防寒保暖。在寒冷的天氣裏,除了增添衣物,還可以將“暖寶寶”貼於怕冷關節或特定穴位上,如肺俞、風門、膏肓、至陽、腎俞等,有利於疏通經絡、溫煦經脈,可以起到壹定的預防關節炎的作用。在炎熱的天氣裏,也不應忽視關節保暖,不能對著風扇或空調直吹;空調的溫度不宜太低,在白天活動的情況下可調至24 ~27 ,夜間睡覺時調到28 最適宜;衣物應該過肘、過膝並選擇吸汗透氣的材質。另外,睡前用熱水泡腳有溫通經脈、消除疲勞的作用。如果在泡腳水裏加紅花、艾葉、生姜等,還可以活血化瘀,祛除體內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