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 豬五花肉1.5公斤,醬油10克,鹽5克,料酒100克,冰糖150克,凈蔥25克,荷葉夾12只。
特色: 色澤金紅,香甜味濃。
制作方法: (1) 先將五花肉皮的毛汙刮洗幹凈,去掉雜質,切成15厘米見方的肉塊,
用火將皮面燒呈焦黑色時,放入冷水中泡軟,然後取出,將焦黑灰刮去,使之成紅黃色,洗幹凈。
(2) 將沙鍋底部用竹篦墊好,把肉塊的皮朝上置於篦子上,加入料酒、鹽、醬油、冰糖、蔥和適量的水,蓋好蓋,用小火燉至8成熟。再將肉塊
翻轉使皮向下燉至全爛。然後轉旺火將汁收濃,取出裝盆,食用時,跟熱荷葉夾壹起上桌即可。
方法2
1.先將炒勺加壹湯匙清水、三大湯匙白糖熬成糖色。(糖加熱後顏色變成深棗紅色的時候,要加水壹碗,水開後即可倒出待用。加水時要註意別燙傷)
2.首先選擇帶皮的五花肉壹塊3斤,洗凈擦幹。(整塊的)
3.取鍋加寬油燒熱至7成熱,慢火,將肉放入油內炸至棗紅色,撈出改刀待用。(炸的環節很關鍵,只有將肉裏的肥肉走油,才會好吃的,只能看妳的悟性了)
4.將高壓鍋放入清水加大料、桂皮、肉蔻、老抽、白糖、鹽味加大塊蔥姜放入炒好的糖色。燜至酥爛即可。(不要使用高壓鍋的高壓加熱原理,開鍋後改成小火慢慢的燜。清水可適當多放些,因為妳還可以用剩下的湯做醬脊骨。最後看看湯的顏色後用老抽調色,顏色要深壹些)
制作的脊骨相對簡單了,將脊骨用水焯過後直接放入剛才制作扒肉的湯裏面。開鍋至肉爛即可。(別忘了二次放鹽,湯鹹些肉才會正好)
方法3
配 料: 豬肉(五花肉最好)1公斤,炸松子仁(搗碎)50克,雞蛋3個。- ·特 色:顏色深紅,松軟不膩,皮爛味鮮,有濃郁的松子香味,十分可口。- ·操 作: (1)將豬肉從中間橫片開成兩半,把帶皮那半用火烤糊皮,而後用溫水泡軟,用刀刮洗幹凈後擦幹水,皮向下用刀把肥膘剞成較深的斜格花紋。
(2)將另壹半不帶皮的肥肉切成小肉丁,瘦肉剁碎,壹起放入碗裏,加入松子仁、雞蛋(2個)、料酒(30克)、姜(30克)、濕澱粉(40克)等,拌成較軟的肉餡。
(3)於剞好花紋的肥膘上抹上壹層澱粉面,然後把調好的肉餡平攤在上面,用刀輕輕地剁剁,讓餡浸進去紋裏去,再把餡周邊及上面抹平,跟原來的肉形壹樣。
(4)用雞蛋(1個)、濕澱粉(余量)攪拌成糊漿,抹在方肉四周及肉餡壹面。
(5)把植物油倒在炒勺內,放旺火上燒熱,把方肉皮向下放入,使帶皮的壹面炸成黃色,翻過來炸好另壹面後撈出來。(6)在沙鍋底放壹層碎骨頭,再逐層放入方肉(皮向下)、冰糖、料酒、蔥、姜、醬油、味精和雞湯等。把蓋蓋好,放文火上燒開,煨40~50分鐘,把肉翻過來再繼續煨,待肉上色以後再翻過來煨,煨爛為止。(7)把湯汁潷出來,把肉(皮向上)扣在盤裏,撈出碎骨頭,把湯汁▲濃稠後倒在肉上即可。- ·營養價值: 五花肉 - 五花肉營養豐富,容易 吸收,有補充皮膚養分、美容的效果。
方法4
手扒肉是紅食中的壹種。蒙古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
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牧民們的家常便飯。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帶骨的羊肉按
骨節拆開,放在大鍋裏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熟。吃時壹手抓羊骨,壹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
上調好的佐料吃。根據牧民的習慣,手扒肉壹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觀光旅遊不吃壹頓手扒肉就算沒完全領略到草原的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壹行。牧民不用手
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意。但應註意,如果在牧民家做客,不要自己動手隨意選食。
主人會視客人的年齡和地位,為客人選擇不同部位的羊肉。老年人壹般吃羊大腿,肉嫩好嚼;青年人吃
羊肋巴骨和脖子肉;小孩啃羊小腿;女賓更受照顧,壹般吃肥嫩的羊脯
方法5
應城扒肉
位於江漢平原中部的應城市,物產豐富,湖泊廣布,地下礦產資源豐富。這裏的人特別講究吃,尤其是享譽遐邇的應城三扒(傳統名肴),深受當地食客喜愛。
制法:
(1)將蹄膀放入冷水中煮至斷血水撈出,用刀輕刮皮上的汙質,趁熱刷上糖色,晾幹。
(2)入油溫為六成熱的鍋中炸上色,撈出用刀改成十字花刀,不可破皮,再入鍋中煮10分鐘,以去盡油質。
(3)取1只大碗,豬皮朝碗底,放入醬油、白糖、精鹽、料酒、八角、桂皮、姜片、蔥結、冷水坐旺火蒸熟爛。
(4)取出熟爛的蹄膀,潷去湯質,去掉姜片、蔥結、八角、桂皮,扣入臥盤中,將潷出的湯勾成玻璃芡,澆在蹄膀上,淋上香油少許,撒上蔥花,盤邊稍加點綴即成。
特點:色澤金黃,香美醇鮮,肥而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