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仲景用芍藥的臨床體會(下)

?仲景用芍藥的臨床體會(下)

芍藥的配伍運用

芍藥加桂枝

代表方桂枝湯。方中芍藥、桂枝各三兩,《醫宗金鑒》:「桂枝辛溫,辛能發散,溫通衛陽;芍藥酸寒,酸能收斂,寒走陰營。桂枝君芍藥,是於發汗中寓斂汗之旨;芍藥臣桂枝,是於和營中有調衛之功。」 「芍藥配桂枝,以桂枝發汗,散太陽之風,芍藥和營兼以斂汗,使不致發散太過,壹散壹收,剛柔互濟,相須為用,以達解肌表而通陽氣,和營衛而不傷陰。」桂枝是辛溫陽藥,辛甘通陽;芍藥是酸甘化陰,和其營衛。戴北山《廣瘟疫論》雲:「寒熱並用之謂和。」 芍藥配桂枝,壹陰壹陽,相反相成,極盡和法之道。其類方有桂枝加芍藥湯,治療「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太陽病應用解表,不該用下法,誤用下法導致腹痛,用桂枝湯加芍藥,這裏的芍藥主要是止痛。

芍藥加甘草

代表方芍藥甘草湯。從頭痛到腳痛,可以治療壹切疼痛。程鐘齡《醫學心悟》說:「芍藥甘草湯治腹痛如神」,各種腹痛,包括婦科腹痛,內外科的腹痛,神經科的腹痛,精神性的疼痛,肢體的疼痛,頭痛和腳痛,都可以用此止痛。類方包括芍藥甘草附子湯,用來治療風濕病屬於陰陽兩虛經脈失養者。

原來此方是治療陰虛引起的足攣急,若陽虛引起的足攣急可以配用桂枝、附子等。 現代臨床甘酸化陰緩急止痛廣泛應用於各個系統的病癥,不管痛在表面,痛在裏面,不管是平滑肌腸痙攣,或是肌肉痛、神經痛,都可以用。現代臨床報道芍藥可以用於腓腸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血管性疼痛等。筆者曾治療壹腹型癲癇患者,重用芍藥至45克,佐以甘草而得以控制癲癇的發作。實驗研究證明芍藥甘草湯有明顯的鎮痛作用,芍藥甘草比例為2:1。若方中炙甘草用生甘草代替,則鎮痛作用消失。

芍藥加大黃

代表方大柴胡湯。少陽陽明合病,既有寒熱往來,又有陽明腑實痛。小柴胡湯加枳實、大黃,加重芍藥的劑量,芍藥既可通便,又可止痛。其類方有柴胡加芒硝湯,治療少陽經陽明腑實證,其大便幹結更加嚴重,用芒硝鹹寒軟堅,通便的作用更強。現代臨床大柴胡湯可以治療肝炎、膽囊炎、胰腺炎、腸胃炎、膽道蛔蟲、膽石癥、痢疾等。胰腺炎疼痛劇烈,芍藥可以重用。大便通、膽汁排泄流暢,胰管的水腫、痙攣都可以緩解。實驗證明,大柴胡湯可以調節脂質代謝,改善血液流變,尚有抗炎、利膽、解痙的作用。

芍藥加附子

代表方芍藥甘草附子湯,針對寒性腹痛。腹痛屬陰陽兩虛者,芍藥甘草加附子壹起用。筆者曾治壹患者,夏天怕熱,但是肚子怕冷,壹冷就痛,用芍藥甘草加附子壹起用,效果很好。南方醫生夏天不太敢用幹姜、附子、肉桂。筆者發現夏天用幹姜、附子、肉桂、蓽拔治療因冷飲、空調引起的胃痙攣、腸痙攣腹痛、腹瀉效果很好,不過劑量要適可而止。如果既有熱郁、又受寒疼痛,可以黃連與幹姜、肉桂壹起用。《黃帝內經》講春夏要養陽,春夏要保護人體的陽氣,為什麽?春夏最容易損傷陽氣。人體代謝,氣化功能依靠陽氣來溫煦推動,保護好陽氣,很重要。因此,芍藥、甘草甘酸化陰,附子、甘草辛甘通陽,壹個化陰,壹個通陽,兩者相互制約,相反相成,對於胃腸病效果很好。臨床運用治療外感汗多陽虛惡寒者,或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陽氣虛弱關節酸痛者,或用於腸痙攣、腓腸肌痙攣等有良效。

芍藥加黃芩

代表方黃芩湯。治療太陽少陽合病下利,如夏天受暑熱之邪,容易腹痛、腹瀉,用芍藥、黃芩,如稍有寒邪,加肉桂、幹姜,效果很好。黃芩湯是下利的祖方,黃芩清熱治利,芍藥酸甘化陰,緩急止痛。可以治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腸炎、胃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藥理研究證明,黃芩甙具有非常明顯的抗炎、解痙、鎮靜、止痛的作用。筆者體會到治療胃腸病黃芩、黃連、幹姜、肉桂壹起用,既不會太苦寒傷陽,又不會太熱傷陰,寒熱並用,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芍藥加半夏

代表方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傷寒論》:「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吐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黃芩、芍藥、甘草,加半夏、生姜,這是太陽少陽合病中的變證。筆者認為,辨六經就是辨病,然後再辨經證、腑證、變證、壞證。整個《傷寒論》就是壹部醫案,六經病就講了六個病。六個病當中有經證、腑證,這是我們現代講的辨證論治的方案,然後講變證和壞證怎麽處理,可以說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典範,故可示人以規矩。

芍藥加當歸

代表方當歸芍藥湯。有養血和營作用,《金匱要略》治療妊娠胎動不安,辨證屬於肝脾失和者。方中用當歸、芍藥、茯苓、白術、澤瀉、川芎,川芎要用的少壹點,川芎有活血作用,要註意。芍藥斂養肝血,緩急止痛,當歸補養肝血。有安胎和營止痛,對妊娠胎動不安有腹痛者,用當歸芍藥湯。另壹方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婦人妊娠,宜服當歸散主之。」婦科如胎位不正,加川斷、菟絲子、桑寄生、大腹皮、蘇葉、陳皮等;先兆流產加川斷、菟絲子、桑寄生、苧麻根;功能性子宮出血加茜草、仙鶴草、蒲黃炭等。

芍藥加柴胡

代表方四逆散。由於氣機被陽氣所郁遏,氣機不暢,而導致的四肢厥冷。此四肢厥冷不是虛證是實證。仲景書中的厥癥都是實證,壹是氣機不能舒展,外邪侵犯,氣機不暢,用四逆散。如果外邪侵犯導致上下不通暢,上下氣不想順接,用三承氣湯。四逆散中用甘草、枳實、柴胡、芍藥疏理氣機,它是調理氣機的祖方。柴胡疏肝解郁,透達郁陽,芍藥苦泄破結,通絡止痛。四逆散現代臨床用於治療膽囊炎、肋間神經痛、肝炎、過敏性結腸炎、慢性胃炎、便秘、月經不調、乳腺炎等。

芍藥加枳實

代表方枳實芍藥散。《金匱要略·婦人篇》中講到,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產婦腹痛,法當枳實芍藥散。用枳實、芍藥理氣緩急止痛。枳實要燒黑,芍藥要等分。臨床對氣滯血凝,惡露不盡,產後郁滯腹痛者有效。《金匱要略·瘡癰腸癰篇》有排膿散(枳實、芍藥、桔梗等),現代治療疔瘡癰瘍及各種無名腫塊等,有壹定療效。

筆者經驗,白芍加川芎,治療各種原因的頭痛,包括三叉神經痛,效果很好。芍藥可以用到30~50克,川芎可以用到12~30克。白芍加防風,治療各種過敏性結腸炎,這是取痛瀉要方意,對腸易激綜合癥這壹類效果很好。白芍和赤芍壹起用,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活血加養陰柔肝壹起用。白芍加蓽菝,治療脘腹疼痛,脾胃病用得比較多。芍藥加黃連,腹痛腹瀉,是黃芩湯的用法。芍藥加白術,治療脘腹疼痛、泄瀉。白芍加木香、檳榔,治療腹痛腹瀉、裏急後重,用於直腸炎,乙狀結腸炎,或者是結腸癌手術後的後遺癥,裏急後重,用木香、檳榔、青陳皮、黃連再加白芍,效果滿意。白芍加幹姜,治療胃寒腹痛。白芍加麻仁,治療便秘效好。

赤芍的運用

以上重點談白芍的功效與配伍運用,現代用赤芍主要在以下三種情況:1赤芍與生地、丹皮合用,清熱涼血解毒,如犀角地黃湯,犀角可以用水牛角來代替。溫病熱毒深入營血,血熱妄行,出現吐血,出血,斑疹,舌絳起刺的情況。筆者經驗治療糖尿病足、丹毒、亞急性甲狀腺炎等效果很好。2赤芍與桃仁、紅花同用,活血化瘀,通暢血脈,治療經閉、痛經。3赤芍與金銀花、菊花同用,清肝熱,風熱,治療風熱頭痛。

芍藥的劑量

仲景在54個用芍藥方中註明用量的有42方,用三兩的9方,用二兩的2方,六兩、五兩、四兩各1個方。用於桂枝湯調和營衛的用3兩,用於養血養陰的如當歸四逆湯有3兩到4兩,用於止痛的當歸芍藥散湯劑用6兩。古今劑量有別,壹般用量在9~15克,用於止痛可稍增加,特別是嚴重的疼痛,如三叉神經痛、血管性疼痛、腹型癲癇、坐骨神經痛等,可用30~60克。加甘草,既加強緩急止痛作用,又有監制其陰柔之性,沒有發現有副作用。

用芍藥禁忌

凡是胸陽不足引起的胸滿、驚悸、臥起不安者禁忌,如胸痹桂枝生姜枳實湯,烏頭赤石脂丸不用芍藥。引起胸痹的主要原因是心陽微,陰邪上乘,故陰藥慎用。由此反推,胸陽不振,不用白芍,可用赤芍。裏寒過甚的,如真武湯,方後有壹句話,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幹姜2兩。真武湯本身用於腎陽不足,陽虛水泛引起的水腫,用陰藥不合適,要去芍藥加幹姜。

芍藥的炮制

仲景對芍藥未論炮制。現代用炒白芍加水炒,酒白芍加酒炒,醋白芍加醋炒。酒白芍藥止中寒腹痛,醋白芍藥斂血止血,土炒白芍,健脾止血。《藥性切用》:「瀉火生用,斂陰炒用,酒炒和血,醋炒止血。」概括得很好。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生用芍藥,反對濫加炮制。

病案舉例

季某某,女,56歲。有偏頭痛史多年,經常發作,尤其是在月經期或者疲勞過度時容易發作。近值更年期,頭痛發作頻繁,伴潮熱汗出,煩躁易怒,心緒不寧,睡眠不佳,胸悶嘆息,口幹舌燥,大便幹結不爽。來診時頭痛劇烈,嘔吐2次,眩暈不支,診舌質微紅,苔薄微膩,脈來微數。患者平素經常服用西藥止痛藥緩解頭痛,故胃中經常不舒。此心火旺、肝陽亢、陰分虧。治宜清心火、平肝陽、滋腎水、止頭痛。處方:知母12克,黃連6克,山梔12克,天麻12克,赤白芍(各)20克,珍珠母30克,麥冬12克,玉竹12克,柏子仁15克,女貞子15克,遠誌9克,7劑。藥後頭痛稍緩解,不再嘔吐,上方白芍改30克,加羚羊角粉0.6g×2支(分2次早晚沖服),14劑。三診頭痛平定,潮熱汗出好轉,睡眠改善,再以滋水涵木、清心安神法善後。生熟地12克,知母12克,黃連6克,天麻12克,赤白芍(各)15克,珍珠母30克,麥冬12克,柏子仁15克,女貞子15克,酸棗仁15克,藿蘇梗(各)12克,14劑。隨訪:近半年來頭痛未再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