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百草方便方》:化痰、追毒、消食、滋陰養血。治療風濕病、肺氣腫、頭暈和營養缺乏。
3.《本草分類》:治吐血、腰膝疼痛、祛風除濕、跌打損傷。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肺止咳,涼血止血。
5.《四川五龍藥用植物圖冊》:治療婦女血氣疾病。
6.四川中醫誌:治婦女崩漏,風濕關節痛,小兒疳積內傷,氣喘咳嗽。
7.《文山中草藥》: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治療細菌性痢疾、風濕疼痛和皮膚化膿性感染。
出自神農本草經。
1.《烏普本草》:竹蓀,生於地下水旁。葉如蘭,二月生,芳香,紅節,節間植四葉。三月摘的。
2.雷公烘焙之論:凡石吊蘭需知雌雄,其形異。大石葉吊蘭狀葉圓形,根黃綠色;吊蘭,葉子上有斑點,根尖銳。
3.陶宏景:如今隨處可見的竹蓀,孕育了更多的濕地。葉子微香,可以油炸,也可以用來制油。故取名石刁蘭,又名良鄉,可入浴湯。人有很多種,但葉孝義不壹樣。這山裏還有壹種很像,葉小莖壯,不太香。既是大理石吊蘭,又是河畔,故山中者是非,藥師用之。
4.《唐本草》:吊蘭,方莖紫結,葉似蘭草而不香。今天在北京用的人是。陶梁湘是人,俗名。當它被煮來洗澡時,它也生出了澤盤。人們種植它,它是灰色的,有紫色的花萼和圓莖,它肯定不是石蘭。
5.《本草》:石刁蘭,產於滇南,見於景、徐、隋、壽、蜀、梧州、合眾府。根呈紫黑色,如小米根。二月生的苗有兩三尺高。幹青紫莖,四棱。葉對生,如薄荷,微香。它在七月開花,有紫白色和紫色的花萼,也像薄荷花。三月摘苗,陰幹。荊、胡、嶺南的人多種多樣。壽州沒有花。這和蘭草差不多,但是蘭草在水邊,葉子光滑,根紫色,五六月開花。竹蓀產於水澤的中低濕地。它的頂端稍有毛,不光滑,方莖呈紫色,7、8月初采摘,微辛辣。
6.《綱要》:烏普說它是壹種真正的石吊蘭。計雷說,大石頭吊蘭就是藍草,小石頭吊蘭就是這個石頭吊蘭。
7.《綱要》:蘭草有幾種。石刁蘭,今天的人叫它寶貝。這草莖紫,枝香根香,人多種。女性在夏季插入她們的頭發,並將其用作去除血液的藥物。攢首草,葉細如瓦松,黃花開,氣微香。它出生在江塘的沙岸旁,是當地人在夏季采集的。是市場上賣的,女人也是市場上插的。雲能除汙垢,還沒人入藥。還有香草,它的葉子像薄荷壹樣小,它的香味與薄荷截然不同。五六月的時候,人們買了炸黃魚,雲能殺紅蔥。這就是所謂的羅勒。還有壹種娃娃菊,它的葉子像山壹樣長,像馬蘭壹樣長,是石葉吊蘭的入藥,雲可以治血。這四種草藥都是香草的,但是奶寶寶草的香味特別濃。在《湖的輪廓》對蘭草名稱的解釋下,並不清楚它是和省草、娃娃菊混在壹起的。至集詳形,以幼菊為石吊蘭不實,附方認省草為蘭草。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