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有哪些功效和作用?生活中,有很多藥材,不同的藥材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其中有些對人的健康非常有益,是很常見的進補食品。下面給大家看看茯苓的功效。
茯苓1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麽壹、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1,利尿作用,能排出體內有害物質。
2、增強免疫力,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它能增強體內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
3.對消化系統的作用:茯苓對離體兔腸有直接的舒張作用。
4、抗腫瘤作用,茯苓中含有壹種叫茯苓多糖的成分,具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
5.對血液系統的作用:能加速環磷酰胺所致大鼠白細胞減少癥的恢復。
6.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茯苓有鎮靜作用。
7.茯苓能健脾,對那些久病不愈、食欲不振或勞瀉兼施的氣虛、脾虛患者,有扶脾益氣的作用,藥性平和。
二、茯苓的吃法有哪些?
1,開胃湯
做法:茯苓15g,山藥12g,谷麥芽各30g,鮮、幹鴨肫各1,水煮後飲用。
功效:治療小兒消化不良,不思飲食。
2.茯苓薏米粥
做法:茯苓、薏苡仁各25克,陳皮5克,粳米適量,煮粥。
功效:治療小兒脾虛泄瀉,小便不利。
3.茯苓薏仁餅
做法:茯苓、薏苡仁、白面各30g,白糖適量,磨成細粉,壓成餅,蒸熟。
功效:適合兒童食用,有調和脾胃的功效。
4.陳玲去皮姜汁茶
做法:茯苓25克,陳皮5克,水煎,飲用時加生姜汁10滴。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治療孕期嘔吐。
5.茯苓栗子粥
做法:茯苓15g,栗子25g,大棗10,粳米100g。先將栗子、大棗、粳米用水煮開;將茯苓磨碎,在米飯半熟時慢慢加入,攪拌均勻,煮至栗子熟透。可以用糖調味的食物。
功效:茯苓健脾利濕,栗子健脾止瀉,大棗益脾胃。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便溏腹瀉。
6.茯苓冬粥
做法:茯苓、麥冬各15g,小米100g。小米加水煮粥;將兩味藥煎成濃汁,待飯半熟時加入,同煮。源自《盛慧芳》。
功效:茯苓寧心安神,麥冬養陰清心,小米除煩清熱。用於心陰不足,煩躁不安,心悸失眠,口幹舌燥。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麽?2.茯苓的功效: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幹燥菌核。別名:茯苓、茯苓、、茯苓、、姜、、茯苓、茯苓、茯苓兔、松薯、松薯、松薯。吃藥有利水除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具有明顯的抗腫瘤和保肝作用。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同用。虛寒者,亦可與附子、白術同用。
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同用。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芪、白術同用。半夏與陳皮同用,或與桂枝、白術同用,用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阻聚生痰證。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與半夏、枳殼同用。用於焦慮、心悸、失眠等。常與人參、遠誌、酸棗仁同用。對於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有標本兼治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同用。可作為補肺健脾、治療氣虛的輔助用藥。
二、茯苓的作用:
茯苓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茯苓有利水滲濕的作用,但其性溫,利水而不傷正氣。是利水滲濕的重要藥物。所有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狀,無論寒濕、濕熱,還是脾虛濕蘊,均可合用。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同用。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同用。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芪、白術同用。虛寒者,亦可與附子、白術同用。茯苓,用於心悸失眠,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焦慮、心悸、失眠。常與人參、遠誌、酸棗仁同用。對於脾虛泄瀉,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於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有標本兼治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同用。有輔助藥物可以用來補肺脾,治療氣虛。茯苓,用於痰飲、痰濕入絡、肩背酸痛所致的咳嗽,不僅能利水,還有健脾的作用,對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止聚生痰有治療作用。半夏、陳皮可同用,或與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與半夏、枳殼同用。
三、茯苓用藥禁忌:
陰虛不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用。馬林成功了。邪惡是白色的。忌烏梅、地榆、雄黃、秦艽、龜甲,忌米醋。腎虛、小水利己或無力相助或寒精不足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