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地點的選擇:茶樹菇袋栽可在室內搭棚架進行,也可在室外搭建塑料遮蔭棚。
1.塑料遮蔭棚的建造。
應在東西方向搭建,寬度為2-3排架子。壹般棚寬5-7米,棚長25米左右,不超過40米,棚邊高2米,中間高3.5米。竹子或木頭可以用作柱子,竹片可以用作屋頂的拱門或木條。每隔3-5米在屋頂設置通風管,南北方向安裝寬度為80-100 cm的門。用8絲厚的塑料薄膜覆蓋屋頂和棚子周邊,用稻草或茅草覆蓋屋頂,起到隔熱保溫的作用。在棚子周圍,可以用草簾或遮陽網遮陽。連蘑菇棚壹般都是1米。
2、腳手架。
壹般貨架寬度為140-150 cm,兩側無通道的貨架寬度不超過70 cm,以直手操作為宜。層間距:每層間距50-60厘米,底層離地20-30厘米。每隔2米設置壹個架子,用木條或竹竿將架子連接起來,然後排出竹片或木條。每排貨架之間要有通道,壹般間距70 cm。
種植方式:栽培方式多為熟料袋栽和瓶栽,水培也已試驗成功。
栽培材料。
茶樹菇可以用茶餅粉、木屑、玉米芯、棉籽殼等所有富含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農副產品栽培,但在培養基中添加茶籽殼和茶籽餅生產的產品具有天然的特殊風味。
最好的鋸末是硬木,如楊樹、柳樹等栽培的茶樹菇,產量更高,菌絲生長更快。不管用哪種木片,舊的總比新的好。木屑要堆在室外,長時間日曬雨淋,使木屑中的樹脂揮發,有害物質完全消失。栽培茶樹菇菌絲生長緩慢,產量低,沒有積累木屑。配方中添加棉籽殼,營養豐富,高蛋白高脂肪,生產的培養基通風良好,可提高產量近壹倍。
混合裝袋。
先將棉籽殼粉碎成大米粒,然後用1-2%石灰水浸泡10-14小時壹天。采摘後,加入其它培養料,混合均勻,裝袋。茶籽餅需粉碎成粉末,與其他培養料混合,裝袋滅菌。各種培養料都要80-90目,舊料比新料好。棉籽殼要提前壹天加水攪拌,堆好蓋膜使其均勻吸水,第二天再加入輔料拌勻,含水量控制在70-75%以內。材料混合後即可裝袋(袋的尺寸為32×15或40×17-18cm,用5絲米的聚丙烯薄膜制成),裝袋時要平整均勻,包裝要嚴密,然後用紮線紮緊,送入滅菌爐滅菌。
提高制袋的成品率。
首先是培養材料的質量。培養料要新鮮無黴變,鋸末要經過催熟過篩。培養料的含水量要合適,以手指上有水漬但不滴水為度。
二是菌袋的制作。棉籽殼和鋸末要提前24小時預濕,加入石灰堆積發酵,再加入麥麩,攪拌裝袋時間不超過5小時。
第三是消毒滅菌。將材料裝入常壓爐中,壹般每爐2500-3000袋,不要太多。滅菌時做到“攻頭、控心、護尾”,盡量縮短加熱到100℃的時間,達到100℃後保溫16-18小時,達到完全滅菌。
四是菌種培養。茶樹菇對光和溫度敏感,菌種培養應在相對恒溫、避光的條件下進行。溫度應控制在22-26℃,培養室每10天檢查壹次,清除汙染菌種。
五是菌袋接種。滅菌後,將物料溫度冷卻至30℃以下,然後放入接種箱中進行接種。將菌袋的損傷降到最低。
科學安排制袋季節。
茶樹菇菌絲體可在5-35℃生長,子實體分化的最適溫度為22-26℃。20℃以下,子實體生長緩慢,潮轉緩慢,菌柄短,產量低。溫度高於28℃時,子實體生長快,易開,影響品質。高淳縣5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最適合茶樹菇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往前推55-60天是合理的制袋期,制袋壹般安排在3月中上旬和7月中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