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人面魚紋盆是怎樣的?

人面魚紋盆是怎樣的?

中國遠古的文明源遠流長,形成於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文化發展的壹支主幹,它展現了中國母系氏族制度從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藝術達到了相當完美的境地,成為中國原始藝術創作的範例,彩繪人面魚紋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作,深刻揭示著當時社會的文化現象。

彩繪人面魚紋陶器最早發現於西安半坡遺址,1954年至1957年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曾出土壹批花紋陶器,在表現動植物的花紋中,魚紋數量最多,最具代表性。

帶有魚紋的彩陶,反映在半坡文化上,形成了早、中、晚期的不同特點。

半坡早期彩陶魚類紋的形象較寫實,常見的是單獨的魚紋,多為平展的側面形象,以直線造型。比例雖較準確,然略顯平板。

到了半坡文化的中期,彩陶上的魚紋已經富於變化,造型以直線與弧線相結合,圓點、弧線和弧邊三角穿插運用,故使魚紋顯得活潑靈動。紋樣格式除平展式外,還出現了回旋、跳躍等姿態。甘肅王家陰窪出土的壹件彩陶瓶,環繞腹部畫著四條不同姿態的遊魚,或舒展平泳,或俯沖疾下,或相對背向地屈身騰躍。構圖活潑,堪稱原始繪畫的佳作。

晚期彩陶上的單獨魚紋,采取了誇張變形的藝術處理。魚紋頭部的變化最大,突出表現了張大的嘴和露出的牙,魚紋變成上下對稱的式樣,而且魚紋用弧條形統壹造型,趨於幾何形化,富有裝飾性。

彩陶文化的繁榮,在美化飲食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原始繪畫藝術的發展。新石器時代的大量繪飾,都留在了陶器制品的壁身上。雖說這裏的刻畫大多還相當稚拙,但其中反復出現的相對集中的紋飾和圖案,卻以其神秘的原始意味,讓妳咀嚼不盡。最著名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在彩陶盆內壁上的人面魚紋圖,無疑是最引人入勝的繪畫珍品,也是最讓人說不盡的文化符號。

彩陶人面魚紋陶盆,紋飾神秘莫測,令人回味無窮。這種黑色紋飾壹般都被描繪在大口圓底的紅陶盆中,盆沿壹周有奇特的符號。而人面魚紋呈圓形構圖,畫面由人頭和魚組成。人面魚紋盆1955年被發現,盆高16.5厘米、口徑39.5厘米。此盆由細泥紅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內壁用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人面概括成圓形,額的左半部塗成黑色,右半部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當時的文面習俗。眼睛細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態安詳,嘴旁分置兩個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加上兩耳旁相對的兩條小魚,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人頭頂的尖狀角形物,可能是發髻,加上魚鰭形的裝飾,顯得威武華麗。

圓圓的臉上有壹對笑瞇瞇的眼睛,鼻子像倒立的“T”,嘴巴笑哈哈地大張著,嘴兩邊噙著兩條魚。它究竟表現什麽含義呢?令人覺得神秘莫測。人面魚紋彩陶盆呈現了魚與人面相結合的奇特形象,比較常見的有:魚寓於人面的復合形象。人面的嘴的兩旁對稱地各銜壹魚,人嘴外廓與魚頭構成***魚形;人面寓於魚的復合形象。在魚紋頭部圓框中填入人面圖像。這兩種圖。其巧妙的構圖和神秘的內涵壹直為世人所關註。有人認為,這種魚與人面相結合的形象,人和魚互相寄寓,又互相轉借,意味著人和魚是交融的***同體,被人格化了的魚類圖像和各式魚類圖紋可能是半坡部族的圖騰,具有氏族保護神的性質。

在半坡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七件繪有人面紋的陶器,除兩件較為完整外其他五件均為殘片。人面魚紋彩陶盆上面人物的面部渾圓,眼睛或睜或瞇合,頭頂飾魚形裝飾或為半圓形束發。耳際腮邊各飾有不同方向的魚紋。有三魚形高髻,眉以上塗黑,雙目瞇成壹線,魚銜著雙耳,又與人面復合,造型極為生動親切。

無獨有偶,在臨潼姜寨遺址的文化遺存中,也發現了幾乎相同的人面魚紋彩陶盆,除了人面眼睛畫出了輪廓、兩耳旁的飾物變成了朝上翻翹的羽狀物外,其他部分,包括下方單畫的整魚,都歷歷可見,不仔細觀看,還會以為它們是同壹件作品呢。

根據仰韶人多鄰水而居、漁獵仍為重要生活來源的情況,這幅畫面很容易讓人推想到這是當時捕魚、食魚生活的反映。然而細細推敲,就會發現事情並不如此簡單。在整個圖案中,似乎魚占著更多的畫面,或者說魚包圍了人面。

魚形或魚的變形是在人面的頂部、兩眼旁和兩頰旁,而並不在人面的嘴中;魚是全身的,人面卻只有圖案化的圓形標示出頭的輪廓,顯示出是人以魚為裝飾的情形,甚至可以說它更是魚的精靈的形象顯示。

人面魚紋圖案無論是在半坡還是在姜寨,都不是畫在壹般的陶器上的。它們只見於壹種淺底有孔的彩陶盆上。而這種陶盆都只有壹個特殊的用處,就是作為埋葬小孩的甕棺上的蓋子。甕棺葬曾是仰韶文化中普遍施行過的壹種葬式,即專門用甕作為葬具來埋葬夭折的兒童,它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每個甕棺的蓋子底部都留有壹個小孔,對此,專家們已基本認同,這是作為死者靈魂的出入口而設置的。山頂洞人赤鐵礦粉所傳達出的靈魂觀念,在這裏獲得了遙遠的回應。

從陶盆繪畫的線條、統壹的形制看,似乎更多地帶有圖案化、符號化意味。先人們肯定想用他們的繪制,表達某種心願或意念。

人面紋也是半坡類型文化彩陶上的壹種獨具特色的紋樣。甘肅省正寧縣宮家川就出土了壹種在瓶腹上滿繪著人面圖像的葫蘆形瓶。人面獠牙突露,雙目眥睜,威武猛厲,表現出超人的勇力。

目前學術界對於人面魚紋的研究已經出現了近三十種說法。有的認為它反映了遠古的圖騰崇拜,有的認為是巫師面具,還有的認為是水草魚蟲或嬰兒出生圖。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猜想:

壹是圖騰說。圖騰崇拜是遠古先民精神生活和原始信仰寄托的象征,他們通常將圖騰徽號鐫刻或繪制在某些器物上。半坡人臨水而居,這種魚與人面相結合的形象,人和魚互相寄寓,又互相轉借,意味著人和魚是交融的***同體,被人格化了的魚類圖像和各式魚類圖紋可能是半坡部族的圖騰,具有氏族保護神的性質。古代半坡人在許多陶盆上都畫有魚紋和網紋圖案,這應與當時的圖騰崇拜和經濟生活有關,半坡人在河谷階地營建聚落,過著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定居生活,建營采集和漁獵,這種魚紋裝飾是他們生活的寫照。人頭上奇特的裝束,大概是在進行某種宗教活動的化裝形象,而稍有變形的魚紋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獨立神靈——魚神,表達出人們以魚為圖騰崇拜的主題。

二是面具說。遠古時代,人們無法對自然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先民們需要乞求神靈保佑,驅除內心恐懼,於是巫師這壹溝通人神的古老職業應運而生,“人面魚紋盆”便是巫師作法時需要佩戴的壹種面具。

三是祖先形象說。原始人無法理解自己是從何而來,半坡人臨水而居,看到魚兒生活在水中,便認為自己的祖先最初就是魚的形象。

四是權力象征說。有專家認為人面魚紋是在壹定範圍內具有權威性的有所特指的圖像。很大程度上是權力的象征,氏族部落裏誰持有這個圖像誰就具備了支配他人的絕對權力。

此外,在先秦典籍《詩經》、《周易》中魚有隱喻“男女相合”之義,以此推之,這人面魚紋也應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興旺的涵義。無論半坡人用它表達什麽思想意識,他們能夠把如此豐富的社會內容凝聚於繪畫藝術之中的這種創作動機,都是令人驚嘆的。這也正是原始藝術的偉大之處。在創作之初,也許它只具有某種特定的含義,然而它的形式裏面包含了人類的壹種最珍貴特性——實踐中的自由創造。這便使它毫無例外打上了美的烙印。

至於人面魚紋盆沿的刻畫符號是否屬於文字。盡管學術界仍在爭論,但從考古資料發現,在關中地區十多處史前遺址出土了與半坡相同的刻畫符號,而且都刻畫在陶缽口沿的黑色寬帶上,這種現象是否告訴我們,半坡類型的刻畫符號即使不是文字,最少也是壹種在特定範圍內通用的具有壹定含義的符號?壹覽無余的圖畫和文章倒是通俗明了,但半坡彩陶的神秘卻令人不能忘懷,人面魚紋彩陶盆的紋飾則更令人費解。且這種人面魚紋在其他文化的彩陶中均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