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司馬光蘇東坡墨茶辯

司馬光蘇東坡墨茶辯

所謂“墨茶之辯”,就是有壹天司馬光跟東坡開玩笑說:“茶是墨的對立面,茶要白(宋代白茶第壹),紅茶要重要輕,茶要新要舊。為什麽愛這兩樣東西在壹起?”蘇軾不假思索地答道:“奇茶妙香,妳也這麽認為?”真的是機智詼諧。關於蔡襄品茶識茶的技藝也有如下記載:福建建安能仁寺的和尚做了八個茶餅,送給蔡襄,另外四個送給北京的翰林王玉玉。壹年後,蔡襄從福建回京看望玉,王用最好的茶招待客人。蔡襄嘗曰:“絕不能仁者。蔡祥真是這方面的專家。

宋代飲茶的壹個顯著特點是更註重“茶道”。喝茶不僅僅是為了以味解渴,更是為了表現出淳樸、淳樸、寧靜、典雅、淡泊、無欲無爭等含義。宋人追求雅韻的風尚,使茶這壹特定的精神內涵得以確立。在這個過程中,宋代文人是主要的貢獻者,尤其是蘇軾(蘇東坡)。

蘇軾(1037-1101年),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傑出的文學家、書法家。政治上,蘇東坡壹生失意。起初跟隨司馬光反對宰相王安石的變法,被貶為“流放”,在許多地方擔任地方官。司馬光上臺後,廢除王安石新法,蘇軾提出不應廢除。他被“舊黨”憎恨,繼續被貶“流放”到天涯海角。

蘇軾壹生失意,卻壹生愛茶。寫詩的時候,睡前睡覺的時候,晚上做生意的時候,他都要喝茶。他還熱衷於研究采茶、制茶、沏茶、點茶,甚至研究茶具、沏茶水、沏茶火。

對茶的理解不僅僅是品味它的味道,而是升華它去品味它的理性,這是蘇軾的過人之處,也是他對茶文化的傑出貢獻。

阿明人屠隆在《考後事》中記載了這樣壹件事:

蘇軾愛茶,擅長書法,有壹天司馬光問他:“茶越白,墨越好;茶越重越好,但墨水越淡。茶越新越好,墨越老——人們追求的是相反的,但為什麽同時喜歡這兩樣東西呢?"

這是壹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司馬光問得有理(他詳細觀察了兩者的尖銳差異),但也無理(兩者的差異與人的好惡無關)。但蘇軾並沒有被這種有意的“刁難”難倒。他只是笑著說:

“好茶妙墨有醉人的清香,這是他們所具有的壹種‘品格’* * *;兩個人都很紮實,可以說是他們的壹種‘節操’。舉個例子,壹個聖人和壹個君子,可能皮膚黑,皮膚白,漂亮,醜陋,但是他們的品德和節操是壹樣的。”

短短的壹句話,讓司馬光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蘇軾眼裏,茶與墨(和書法)有著相同的哲學和道德內涵,茶與書法歸根結底是壹種為人處世和道德的修養。就茶而言,這是“茶道”所追求的壹種境界。

對此,屠龍曾評價說:“茶是最好的飲法,在修德最能塑造人。有白石清泉,熟似法,時有棄或復。可以熟悉,可以深入品味,覺得和露珠競爭很迷人,欣賞就好。泡了壹杯好茶代替人喝,卻要從泉中汲水灌蒿,這是大罪!還有人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壹口氣筋疲力盡,分不清味道。太俗了!”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