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著名的中藥佛手
別名:佛手、佛手、佛手橙、佛手、汨羅橙。
英文名citriscardactμlisfruct。
它來自蕓香科佛手的果實。
植物形態的小的常青樹或灌木。老枝灰綠色,幼枝紫紅色,刺短而硬。單葉互生,革質,具透明油斑;葉柄短,無翅,有節;葉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有時稍凹,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具淺波狀鈍鋸齒。花單生,簇生或總狀花序;花萼杯狀,裂片三角形;花瓣裏面是白色,外面是紫色;雄蕊多數;子房橢圓形,上面狹窄的頂端。柑橘類水果呈橢圓形或長方形,頂端有拳頭狀裂口或手指狀開口。裂紋數代表心皮數,表面橙黃色,粗糙,果肉淡黃色。種子有數個,卵圓形,頂端尖,有時發育不完全。花期4-5月,結果期10-65438+2月。
分布和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分布在廣東等地。
收獲和加工秋天的水果由綠色變成黃色,當它們成熟時就可以采摘了。風幹幾天,大部分水分蒸發後,縱向切成薄片,曬幹或低溫曬幹。
藥材的特點是卵圓形或卵圓形薄片,常有皺縮或卷曲。頂部略寬,底部略窄,能看到壹些果梗。皮膚黃綠色或橙黃色,有皺紋和油斑。果肉淡黃白色,有不均勻的線狀或點狀維管束。硬而脆,濕後有彈性。氣味清香,味道微甜微苦。
味道溫、辛、苦、酸。歸肺經、脾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屬於理氣藥物。
臨床使用劑量為3-9克,煎服。可用於治療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脹滿、食欲不振、嘔吐等癥。陳佛手花2 ~ 3元,水煎服,治痰咳(閩南民間草藥)。
平喘藥理研究;痙攣;中樞抑制;增加心臟冠脈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減少腎上腺抗壞血酸的耗竭;抗炎該醇提取物具有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和降低血壓的作用。醇提取物對離體大鼠腸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給貓靜脈註射能短時間抑制心臟,降低血壓;其檸檬苦素對豚鼠離體氣管有抗過敏作用。
化學成分包括揮發油、黃酮、香豆素、多糖、橙皮苷、檸檬苦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香葉醇、香葉醇、當歸、5-甲氧基糠醛等。
陰虛火旺者禁用,無氣滯癥狀者慎用。
相關方劑①治面部冷痛胃氣痛:佛手,新瓦焙制,為末(黃色)。送燒酒,每個9克。(滇南本草)
②治療食欲不振:佛手3g,枳殼3g,生姜3g,黃連1g。水煎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匯編)
③治療肝胃氣痛:新鮮佛手12 ~ 15g,用開水沖泡,不喝茶。或佛手6克,元胡6克,水煎。(全國中草藥匯編)
④治腹脹:佛手120克,人白90克。* * *是最後。空腹喝白湯。(嶺南草藥采集記錄)
⑤治療痰濕咳嗽:佛手6克,姜半夏6克,糖等份。用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釀造佛手酒性溫,能疏肝理氣,和脾健胃。
做法:佛手30克,低度優質白酒500毫升。將佛手洗凈,用清水徹底濕潤,切成丁,風稍吹後放入壇或瓶中收集水汽,密封浸泡。10天後就可以吃了。
註意:長期使用佛手酒需要醫生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