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口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清水蟹等。被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1999和2001認定為名牌產品,成為山東省優勢水產品之壹。
山東省東營市位於黃河入海口,水產品極其豐富。黃河口大閘蟹是山東省的壹大特產和優勢水產品。黃河口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清水蟹等。,是中國著名的淡水蟹。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口的大閘蟹普遍肥美,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餐桌上的絕佳美食。
地域範圍
黃河口大閘蟹位於東營市,地理坐標為北緯118 07 '-19 10 ',北緯36° 55 '-38 10 '。它們自然生長在所有的水域、池塘和水庫中。
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氣候:東營市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幹燥多風,早春多變,晚春常冷,晚春迅猛,常造成春旱;夏季炎熱多雨,高溫高濕,有時還會遭受臺風襲擊;秋天,氣溫下降,雨水銳減,秋高氣爽;冬天天氣幹燥寒冷,冷風頻繁吹,雨雪稀少,北風西北風多吹。中國南北氣候沒有明顯差異。年平均氣溫12.5℃,無霜期長達206天,積溫約4300℃ ≥10℃,光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2692.5小時,年太陽總輻射123.6-127.6大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550-60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7-8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壹半。
(2)水文情況:黃河東營段起於濱州界,由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流入渤海,全長138公裏。黃河徑流量年際變化大,年內分布不均,含沙量大。根據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實測資料,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332.6億立方米,最大973.1億立方米(1964),最小185438+0億立方米(1964),最大流量65438+.年均輸沙量8.36億噸,最大265438+億噸(1.958),最小1.6億噸(1.997)。黃90年代以來。
河流年徑流量減少,經常斷流。1999後,黃河水利委員會加強沿黃調水管理,斷流現象減緩,2000年開始實現連續流。除黃河外,全市還有30條骨幹水系。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包括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河和預備河,支流小河子、吳家大溝、廣浦河和五幹排,廣裏河及其支流河、東瀛河、老廣浦河、五柳河和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河和小島河。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滁官河、太平河、馬鑫河、李湛河、草橋溝,東幹流有草橋溝、條河、神仙溝及其支流董新委河等10條河流。以上河流都與渤海相連,都有黃河口大閘蟹的自然分布。6月65438+2月至次年3月,黃河口大閘蟹在淡水與海水交匯的鹹淡水區產卵,隨著大閘蟹幼體的生長發育,逆流而上,進入內陸淡水區生長。
(3)黃河口濕地:黃河在東營市中部由西南向東北穿海而過,全長1.38km..經年累月,黃河的泥沙淤積在河口,泥沙成了黃河三角洲。黃河入海處有153000公頃的灘塗濕地;洶湧的河水咆哮著穿過它,匯入大海。近年來,黃河攜帶的泥沙以每年3公裏的速度向渤海灣推進,將3-4萬畝海域淤積成新的陸地資源。這是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1987建立,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自然保護區距東營市政府僅60公裏,屬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熱同期,年平均降水量5565438±0.6毫米,這個三角洲是渤海坳陷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充填的海洋沈積平原。新形成的黃河搖擺尾陸帶寬闊低窪,面積逐年擴大,生態類型獨特。海河交匯處形成大面積的淺海灘塗和濕地。該海域水質優良,無汙染,pH值8.0-8.3,屬弱堿性水,總硬度2.16-5.56,屬弱硬水,鹽度0.2-0.6g/L,含有大量營養物質,水生植物豐富,飼料生物豐富。是黃河口大閘蟹的主要自然棲息地,也是黃河口大閘蟹的人工繁殖親蟹。優質豐富的黃河水和豐富的蘆葦資源,為黃河口大閘蟹的繁殖和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這裏的大閘蟹品種純正,肉質鮮美,肉質細膩有彈性,成蟹個體重量可達150g-450g。
(4)人文歷史:據史書記載,漢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黃河破清河後,從黔城入海(即利津西界)至1642,黃河從開封改道淮河,歷時1682。其間,黃河在本市多次入海,攜帶大量泥沙至河口。
填海造地。相傳,隨著黃河在本市多次入海,大閘蟹在此自然分布,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當時海岸線已經從利津縣的羅家屋子、老爺廟向東推進到墾利縣的建林、下鎮。
自1855(清鹹豐五年)起,黃河沖破鋼瓦箱,經範縣章丘鎮,過運河奪大清河,從利津縣入海。100多年來(1938-1947),黃河水從淮河入海,年含沙量為25.58 kg/m3(利津水文站),每年向黃河口輸沙165438+2億噸,形成了以寧海為頂點,西起洮兒河(圖海河),南至南王溝(羊角溝)的現代黃河三角洲
自從黃河從東營改道入海後,大閘蟹在黃河三角洲廣泛分布。黃河是壹條地面懸浮的河流,無汙染,水質好,營養豐富,為大閘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黃河口的大閘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藥用價值很高。所以當地養殖戶很早就開始養殖大閘蟹。1992年,墾利縣育苗場在全市率先開展大閘蟹人工育苗,並取得成功。65438年至0994年,大閘蟹人工養殖開始規模化生產,促進了全市大閘蟹養殖規模逐年擴大,養殖產量逐年增加。
中華絨螯蟹是我國最豐富的淡水蟹類,俗稱“蟹”、“大閘蟹”、“清水大閘蟹”。大閘蟹適應性強,在中國分布廣泛,北至遼寧鴨綠江,南至廣東雷州半島,甚至遠在海洋1000多公裏外的湖北沙市。大閘蟹作為壹種美味,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青睞。明代李時珍贊雲:“鮮蟹拌姜醋,用酒精。嚼黃是享受風味的最佳方式。”清代李漁更稱螃蟹:“色、香、味已極高,無以奉之。”因此,它被稱為“螃蟹是無味的”。螃蟹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高於其他陸生和水生動物,維生素B2比肉高5-6倍,比魚高6-10倍,比蛋高2-3倍。維生素B1和磷的含量比普通魚高6-10倍。每65438±000克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質65438±07.5克,脂肪2.8克,磷65438±082毫克,鈣65438±026毫克,鐵2.8毫克。蟹殼不僅含有豐富的鈣,還含有蟹紅和蟹黃。
大閘蟹不僅是美食中的美味,作為藥材也大有作為。《本草補》說:“其功不僅散,且能養血。”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具有舒筋活絡、益氣和胃、消食導滯、疏通經絡、清熱化瘀的作用。蟹肉鹹寒,有清熱化瘀、養陰的作用。
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和過敏性皮炎。蟹殼煆燒後與蜂蜜混合。外敷可治黃蜂螫傷或其他無名腫毒。蟹肉對各種癌癥都有很好的療效。同時是兒童的天然滋補品。經常食用可以補充兒童身體必需的各種微量元素。現代研究發現,蟹殼中含有壹種物質——甲殼素,從甲殼素中可以提取出壹種叫做ACOS-6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低毒的免疫激活特性。動物實驗證實,這種物質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及特殊內容:生產基地應選在無汙染、生態條件好的地區。基地選址應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幹線,避免工業和城市汙染源的影響,生產基地應具有可持續的生產能力。符合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水質》的要求。
(2)品種選擇及具體要求:黃河口大閘蟹。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的特殊使用規定:執行山東省地方標準DB37/T675-2007《黃河口大閘蟹養殖技術規範》的規定。
(4)產品采收:東營黃河口大閘蟹生長期為15月至18月,公蟹達150g,母蟹可采收125g以上。
(5)生產記錄要求:東營黃河口大閘蟹采用追溯號。該編號基於生產企業,並給出壹個唯壹的代碼作為企業編號。每個基地記錄整個生產過程,包括育苗、扣蟹培育、成蟹培育等生產過程,以備日後查詢。
典型產品質量特征和產品質量安全法規
(1)外部特征:
黃河口的大閘蟹按重量分為特級、壹級、二級。可數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商品蟹可統計指標
個體體重(克)、畸形率(%)和受傷率(%)
超級公蟹≥175≤2≤5
母蟹≥125
壹等公蟹125 ~ 175
母蟹100 ~ 125
次級雄蟹100 ~ 125
母蟹75 ~ 100
(2)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標:黃河口大閘蟹外觀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背甲淡藍色或棕黃色,腹部銀白色,基本無水銹斑。成年蟹爪有濃密的褐色絨毛,剛毛金黃色。第二步,腳的長段超過眼球的位置,額頭和牙齒之間的切跡很深很明顯。
65438的10月中旬至11的10月中旬,商品蟹的理化指標應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商品蟹的理化指標
項目公蟹母蟹
粗蛋白/(%) ≥ 12.438+06.6
粗脂肪/(%)≥6.113.8
灰分/(%)≤2.01.45
水分/(%)≤74.664.1
(3)安全要求:東營黃河口大閘蟹環境符合GB/T18407.4-2001《農產品和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質量環境要求》。
東營黃河口大閘蟹產品符合GB18406.4-2001《農產品和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
包裝標識和其他相關規定。
(1)標簽:銷售包裝的標簽必須符合GB7718的規定,至少包括:產品名稱、規格、等級、產品標準代號、凈含量、生產廠家或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2)包裝:任何包裝都要滿裝,包裝容器要有氣孔。包裝要無毒無害。包裝上應標明“黃河口大閘蟹”農產品地理標誌字樣。
(3)運輸:空運時應提前降溫,包裝方法按民航貨物運輸規定執行。任何運輸工具應在裝運前進行脫水和加濕。
(4)貯存:貯存容器和場所應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