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日三餐,能量比例如何該分配?
壹日三餐飲食指南\x0d\\x0d\正常人壹日飲食壹般習慣吃三餐。怎樣安排好這壹日三餐是有學問的。有的家庭安排得非常合理,吃的花樣是五花八門,而有的家庭的飲食則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品種極為單調;還有的青少年不吃早餐,上兩堂課就餓了,精力不集中而影響學習。總之,壹日三餐不僅要定時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證營養的供應,做到膳食平衡。\x0d\壹般情況下,壹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占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壹些。所以,壹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占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那麽,壹日三餐應怎樣安排呢?\x0d\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壹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註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午餐應適當多吃壹些,而且質量要高。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至少要在就寢兩個小時進餐。\x0d\\x0d\“人是鐵,飯是鋼,壹頓不吃餓的慌。”對於忙碌的現代人,壹頓兩頓不吃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而且,盲目節食減肥、早餐吃不好、胡亂補充營養素這些日常飲食的錯誤做法也越來越多的發生在許多年輕人的身上,最終導致厭食、精神註意力不集中、體弱、營養不良等惡果,身體每況愈下。看來,吃飯實在是個大問題,那就讓我們來好好做做吃飯的學問。\x0d\\x0d\1、早飯應該如何吃\x0d\\x0d\個案分析:中國人好像壹向都忽略了這早上起來後的第壹頓飯,對待早餐,不外乎有三種選擇:小A是個典型的老北京,早上起來必在街邊的小飯館解決壹頓中式早餐,包子、油條、炒肝、茶葉蛋吃下去雖然熱熱忽忽挺舒服,但如果再來點蔬菜和水果,豈不更健康?小B崇尚西式早餐的簡單與營養,每天面包、牛奶加果汁,幾乎不變花樣,唯壹擔心的是怕糖分攝入過多會有糖尿病的隱患。小C整日朝9晚5,每天上班像打仗似的,根本沒時間吃早餐,時間長了,總感覺午餐吃得越來越多,體重有上升趨勢。到底早餐應該如何搭配才更科學呢?\x0d\\x0d\專家支招:早餐采用哪種形式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食物的種類和比例。我們所說的平衡膳食就是要保證食物的多樣化,只有攝入不同種類的多種不同食物,才有可能滿足人體的各種營養需要。如果長期食用較少的幾種食物,就有可能營養攝入不平衡。導致營養攝入不平衡的原因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食物搭配不合理。早餐吃不好,會影響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不吃早餐則危害更大,因與前壹天晚餐的間隔時間長達十五六個小時,不僅腸胃、血糖等會產生相應反映,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嚴重影響上午的工作、學習效率。早餐攝入的營養物質應占全天的30%。\x0d\\x0d\2、營養素補充劑的作用\x0d\\x0d\個案分析:Julia是個蠻時尚的女子,追求科學又簡單的飲食方式。某日從書中獲知什麽Vc、Ve、鈣片對人體大大的有好處,想來想去若要記住它們存在於哪些食物之中太過難為自己,不如幹脆買來這些營養素補充劑直接吃。長此以往,Julia越來越增長了懶惰的毛病,在懶得下廚的時候,經常幾片藥就搞定。它們能夠代替食物中的營養嗎?\x0d\\x0d\專家支招:攝取合理的營養最好通過調整食物的品種與數量來獲得,營養素補充劑壹般適合那些處於特定狀況下的特殊人群。如果日常飲食已不能滿足身體需要,可以使用營養素補充劑來獲得。如兒童,由於受食量、攝入食物種類等限制,又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物質需要較多;婦女在其特殊的生理時期如月經、懷孕、哺乳等,需要增加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和某些礦物質。此時,通過營養素補充劑和某些強化食品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度過這壹階段。正常人如果平時僅僅依靠營養素補充劑來吸收營養,既無法獲得食物帶來的飽腹感和美味享受,也缺少了如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這些主要物質。所以營養素補充劑是不能取代食物的地位的。\x0d\\x0d\3、少吃谷類行不行\x0d\\x0d\個案分析:菲兒本身不胖,但卻壹直堅持減肥大計。無奈因為菲兒平時是個愛偷懶的家夥,從不做運動,減肥只能從節食入手。蔬菜水果不能少,瘦肉、牛奶不能斷,要想獲得好身材,就只能犧牲主食了。對,主食營養少,多吃會長肉,我要與它徹底拜拜。\x0d\\x0d\專家支招:谷類包括米、面、雜糧,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在日常飲食中,谷類在各類食物中所占的比例應該最大。它能夠提供人體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預防壹些慢性疾病的產生,所以不應過少攝入。如果在減肥過程中因為減少了谷類的量而增加了油脂和肉類,對身體就更加不利了。因為動物性食物中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碳水化合物含量過低,不利於健康。還有壹點值得提醒大家:食量還要與體力活動保持平衡。如果食量不足而勞動量過大,會因為能量不足使身體瘦弱,造成體力下降。體重過高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會造成抵抗力減弱,易感染某些疾病。奉勸減肥人士不要因為追求理想體重而盲目減少主食的攝取。\x0d\\x0d\4、中國人的膳食結構是否合理\x0d\\x0d\個案分析:現在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這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表現得最直接:在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已大大超過了谷類的消費量。現代人體力活動的日益減少,又使得從食物中攝取的過多能量得不到很好的消耗和利用,久而久之,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接踵而來。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避免?\x0d\\x0d\專家支招:人們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取代了谷類及蔬菜類食物,動物性食物具備三高特征,即高蛋白質、高脂肪、高能量。能量、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高,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攝入過低,是產生這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壹。應該調整各類食物的比例,以達到營養均衡。此外,日常膳食中還要適量補充微量營養素。比如人體如果缺少維生素A、鈣、鐵等維生素和礦物質時,容易產生骨質疏松、貧血等問題,它們在早期壹般是不易被發現的。為了預防這些情況,平時要多吃奶制品、胡蘿蔔、綠葉菜、動物肝臟等,也可服用相應的營養素補充劑。這些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也較高,這主要是因為人體內的紅細胞的合成需要鐵的參與,如果鐵的攝入量不足,就會影響紅細胞的生成。紅細胞缺乏,人體血紅蛋白的含量也就降低,最終導致貧血。日常補鐵,可有意識地吃豬血、鴨血。總之,中國人目前需要調整飲食結構,使食物搭配更加科學合理,采用平衡膳食,同時註意加強體育鍛煉,才能促進人民的健康。\x0d\\x0d\補補“吃飯”這堂課(下)?\x0d\\x0d\在掌握了日常膳食的健康法則、解決了關於“吃飯”的基本困惑之後,人們在壹日三餐中或許還會遇到壹些實際問題:每天該吃哪些種食物?每種食物吃多少量才算合理?三餐之間的比例關系又是什麽?而且,在關註健康飲食的同時我們還要滿足味蕾的基本欲望。有關此類問題的種種,中國營養學會特別制定了符合中國居民膳食結構特點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其中明確說明了每日膳食的具體量和其間的比例關系。那就讓我們將各種食物各就其位,以便每日健康成長。\x0d\\x0d\日日膳食克克計較\x0d\\x0d\我們每天需要攝入的主要食物***分五類。它們分別是:壹、谷類,二、蔬菜和水果,三、魚肉蛋,四、奶類和豆類食物,五、油脂類。為了獲得健康又營養的膳食,這幾類食物的每日攝取量要有所區分,以便提供人體的正常需要。按照每日攝取量從多到少的順序,依次為谷類、蔬菜和水果、魚肉蛋、奶類和豆類、油脂。\x0d\\x0d\谷類因其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供能物質,是膳食的基礎,每天應吃300~500克。多種谷類摻著吃比單吃壹種好,特別是以玉米或高粱為主要食物時,應當更重視搭配壹些其他的谷類或豆類食物;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每天應當大量攝取。但蔬菜和水果終究是兩類食物,各有優勢,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尤其是兒童,不可只吃水果不吃蔬菜。蔬菜每天應吃400~500克,水果每天應吃100~200克。\x0d\\x0d\魚肉蛋主要提供動物性蛋白質和重要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在吃的時候要分別對待。魚、蝦和其他水產品含脂肪很低,可以多吃壹些,每天50克。畜、禽肉中尤其是豬肉脂肪含量較高,不應多吃,每天50~100克為宜。蛋類含膽固醇相當高,最好每天不超過壹個,應為25~50克;奶類主要包含鮮牛奶和奶粉,每天應吃100克,按蛋白質和鈣的含量來折合約相當於鮮奶200克或奶粉28克。有些人飲奶後有不同程度的腸胃不適,可以試_br/>?酸奶或其他奶制品。豆類每天50克,具體折合為大豆40克或豆腐幹80克等。油脂類在每日膳食中占的比重最小,應為25克。以上食物的攝入量壹般指食物的生重。\x0d\\x0d\有關“寶塔”的幾點說明\x0d\\x0d\1、活學活用\x0d\\x0d\寶塔建議的各類食物攝入量是壹個平均值和比例,目的是追求壹段時間內的比例平衡。對待壹日三餐,我們要活學活用。每日膳食中應當包含寶塔中的各類食物,各類食物的比例也應基本與膳食寶塔壹致。但日常生活無需每天都樣樣照著寶塔推薦量吃。例如每天吃50克的魚難做到的話,可以改成每周吃2~3次魚、每次150~200克較為切實可行。即遵循寶塔各層各類食物的大體比例即可。\x0d\\x0d\2、同類互換,滿足口味\x0d\\x0d\人們吃多種食物不僅為了獲得均衡營養,也是為了使飲食更加豐富以滿足口味享受。每天吃同樣的食物,難免會生厭,合理營養更加無從談起。寶塔中的每類食物都包含許多品種,同類食物所含營養成分大體相近,在膳食中可以互相替換。例如大米與面粉或雜糧互換,魚與蝦、蟹互換,牛奶與酸奶或奶酪互換等。\x0d\\x0d\3、三餐合理分配\x0d\\x0d\我們壹般習慣壹天吃三餐。三餐食物量的分配及間隔時間應與作息時間和勞動狀況相匹配。對待早、午、晚三餐,合理比例是30%、40%、30%。通常上午的工作學習都比較緊張,早餐的營養就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