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咖啡時,我們需要咖啡用具、咖啡豆和制作方法。其中,咖啡豆是決定壹杯咖啡是否好喝的關鍵因素。那我們如何判斷咖啡豆的好壞呢?這裏有兩種方法可以判斷咖啡豆的好壞。
方法壹:看外包裝的咖啡品種。
咖啡的發源地在非洲。咖啡有2000多種,大部分生長在埃塞俄比亞的叢林中,沒有育種和商業價值。有商業價值的咖啡有三種:阿拉比卡,羅布斯塔,利比卡。其中利必利卡因為質量不高,主要是苦味,所以只能在生產國流通,不能出口。
01.阿拉比卡咖啡:
種植海拔:種植高度500-2000米,但部分地區可達2400m左右;
主要產區:南美洲是阿拉比卡的最大產區,其中巴西是世界上阿拉比卡的最大產地,哥倫比亞是世界上阿拉比卡的第二大產地。
風味特征:較低的咖啡因含量,高品質的酸和甜,較低的苦味。
產量比例:占世界咖啡總產量的70%-80%。
02.羅布斯塔:
種植高度:種植高度200-600m;
主產區:非洲和亞洲是主產區。
風味特征:咖啡因含量高,酸甜度低,苦味高。
產出比:全球咖啡總產量的20%-30%。
所以,在我們看不到咖啡豆之前,可以根據咖啡豆外包裝上的信息來檢查咖啡豆的質量:有“阿拉比卡”或“阿拉比卡”的標識,選擇100%阿拉比卡的咖啡豆。
方法二:看次品咖啡豆和表面出油率。
由於普通消費者無法接觸到生咖啡豆,這裏我們從烘焙咖啡豆開始。如何判斷咖啡豆成熟時的品質?
01.看看次品豆的數量
次品豆的數量是判斷咖啡豆質量最簡單的方法。
次品豆壹般包括去殼豆、發酵豆、發黴豆、去殼豆、未成熟豆、死豆、蟲蛀豆、黑豆、碎豆。在烘焙過程中,如果沒有及時完全挑出來,會導致煮出來的咖啡豆味道發生變化,相當於“壹粒老鼠屎壞了壹鍋湯”。
所以面對成熟的咖啡豆,可以看咖啡豆的顏色、形狀、雜物。如果生咖啡豆、碎咖啡豆、畸形咖啡豆太多,就要註意了。
附:SCAA對精品咖啡的要求
350克生豆樣品中沒有壹級缺陷。
350克生豆樣品中,ⅱ類缺陷扣不超過5分。
100g煮咖啡豆中不能有任何“貴格會”。
02.看表面出油率。
咖啡豆的質量與新鮮度密切相關。
-深度烘焙的咖啡豆表面產生油脂,說明咖啡豆是新鮮的。
-輕度烘焙的咖啡豆表面的油表明咖啡豆不新鮮。
那怎麽判斷烘焙程度呢?有三種方法:
1.看包裝信息:直接看咖啡豆包裝袋的信息或者附帶的咖啡信息卡;
看咖啡豆的表面顏色
3.按壓咖啡豆:將壹顆咖啡豆放在桌子上,然後用拇指按壓,感受其硬度。
易粉碎:深度烘焙咖啡豆。
更容易壓碎:中度烘焙的咖啡豆。
不易壓碎:輕度烘焙的咖啡豆。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看咖啡豆的包裝信息、咖啡豆的表面顏色、按壓咖啡豆的感覺力來判斷咖啡豆的烘焙程度。根據咖啡豆表面的出油率和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可以判斷壹顆咖啡豆的新鮮程度。
常見的誤解:咖啡豆的形狀和質量之間的關系
-咖啡豆是不是越大越好?
-咖啡豆是不是越純越好?
-咖啡豆是不是越均勻越好?
當然不是,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疑問。不管是哪種咖啡豆。決定咖啡豆質量的不是外觀,而是品種。但有些咖啡品種很優秀,只是咖啡豆的顆粒大小不壹,比如非洲咖啡豆;有些咖啡品種較差,但咖啡豆生長均勻,如亞洲咖啡豆。
圖中:左圖,印尼曼德寧,常規大粒咖啡豆;右邊是埃塞俄比亞葉加雪菲,顆粒更小,大小不壹。但是從質量上來說:Yegashevein更好。
所以在通過外觀判斷咖啡豆的時候,壹定要結合咖啡產地。比如非洲咖啡豆“非外貌協會”,生咖啡豆大小不壹,所以成熟的咖啡豆烘焙後顏色不均勻,但風味極佳。拉美的咖啡豆大多是改良的,大多是“均勻度高的大豆”,烘焙後顏色基本壹致。
如果妳買咖啡豆,咖啡信息卡顯示咖啡豆是在哥倫比亞洗的,但是咖啡豆體積很小,色差很大,妳要註意咖啡豆是否來自哥倫比亞。
在咖啡豆的選擇上,建議壹定要買精品咖啡豆,壹般都是優質的單粒咖啡豆。廉價的商品咖啡豆價格低,以苦味為主,次品率高;商業咖啡豆主要用於商業連鎖咖啡管和速溶咖啡,後者都添加了糖和牛奶,壹般很難感受到。
精品咖啡在咖啡豆的采摘、篩選、後續處理、運輸、最後烘焙等過程中都有壹套非常嚴格的標準。通過機器和人工挑選可以降低次品率,但風味會更好,價格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