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概述:太陽是壹種脈浮、頭痛強、惡寒的疾病。
太陽中風表虛證
1.太陽中風概述:患太陽病、發熱、出汗、風惡、脈緩者稱為中風。起因是感冒上桌。主要癥狀是發熱、出汗、惡風、頭痛劇烈、脈搏緩慢。
2.桂枝湯證: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自熱,陰弱,自汗,惡寒漸增,惡風間歇,呼嚕嘔吐,桂枝湯為主。
桂枝湯由桂枝3兩(去皮)、芍藥3兩、甘草2兩(炒)、生姜3兩(切)、大棗12枚(碎)組成。在水中服用半小時,三次,然後不出汗服用。
現代應用:弱者之寒;蕁麻疹和濕疹;月經疹、經期腹痛、妊娠發熱、產後出汗便秘;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異常出汗;疲勞綜合癥。
3.桂枝加葛根湯證:太陽病,項強,汗出邪風,桂枝加葛根湯為主。
桂枝加葛根湯由葛根四兩、白芍兩兩、桂枝兩兩(去皮)、甘草兩兩(炒)、生姜三兩(切)組成。先煮葛根,再煮其他藥。
給藥:不用喝熱粥助藥,其余同桂枝湯。
現代應用:病毒性項痙攣、落枕、頸椎病、頸肩肌張力綜合征,此外還有頸部疾病引起的頭痛、頭暈、耳鳴、耳聾、神經官能癥、高血壓等。
4.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太陽病,下半身輕度哮喘,癥狀不解決,以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為主。
桂枝(去皮)、芍藥(去皮)、生姜(切)、甘草(炒)、十二枚大棗(碎)、厚樸(炒,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
服用方法:取七升水,用文火煮三升,用溫服服取壹升,蓋被子,也是微汗。
現代應用:咳嗽和哮喘,哮喘患者誘發的新感覺,過敏性哮喘。
5.桂枝加附子湯證:太陽病,多汗,泄不止,風惡,小便不利,四肢略急,屈伸不利,以桂枝加附子湯為主。
桂枝(去皮)、芍藥(去皮)、生姜(切)、甘草(烤)、十二枚大棗(碎)和壹枚附子(烤、去皮、碎)。
服用方法:先將附子炒熟,以水七升,煮三升,溫服壹升。
現代應用: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急性膝關節炎伴關節腔積液、頸椎病、中風後遺癥。
傷寒表證
1.太陽傷寒病概述:太陽病,無論有無發熱,都會惡寒,身痛嘔吐,陰陽脈緊,稱為傷寒。成因:寒邪襲表。
2.麻黃湯證: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痛,腰痛,惡風,氣短無汗,麻黃湯為主。
麻黃(去節)、桂枝(去皮)、甘草(艾灸)、杏仁70顆(去皮尖)。
現代應用: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
3.葛根湯證:太陽病,項強,無汗惡風,以葛根湯為主。
葛根、麻黃(去節)、桂枝(去皮)、赤芍、生姜(切段)、甘草(焙幹)、大棗二十枚(打碎)。
現代應用:感冒、流感、中耳炎、鼻竇炎、結膜炎、神經痛、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落枕。
4.大青龍湯證:太陽中風,脈緊,發熱,惡寒,煩躁無汗,以大青龍湯為主。
麻黃62個(去節),桂枝22個(去皮),生姜32個(切),甘草22個(烤),大棗十個(打碎),杏仁四十個(去皮尖),雞蛋大的石膏(粉碎)。
5.小青龍湯證:傷寒癥狀不可理解,心中有濕氣。當妳幹燥發燒時,妳咳嗽,或口渴,或受益,或嗆咳,或小便不利,或飽腹,或氣短。以小青龍湯為主。
現代應用: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腎炎;濕疹。
太陽表郁輕證
1.桂枝麻黃湯:桂枝壹百二十六銖,白芍壹兩,生姜、甘草、麻黃壹兩,大棗四枚(切碎),杏仁二十四枚。
現代應用:風疹,?麻疹、特應性皮炎
2.桂枝茯苓湯。太陽病,服桂枝湯後,汗出、脈沈、白虎湯;如果長得像瘧疾,某天復發,宜用桂枝二黃湯。
3.桂枝二月侍女湯怡。太陽病,發熱惡寒,多熱少寒。如果脈弱,此處無陽,不必多汗;脈大者,宜用桂枝、月娘仆、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