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礎設施
本實驗在花村水庫管理處進行,水源來自於從水庫取水的管道。3月底,也就是人工養殖前的1多個月,在避風向陽的地方建成水泥池15個,其中育苗池1個,面積10 m2,孵化場4個,面積4.5m2,深度0.8m,面積20m2。水泥池底部平坦呈長方形,註水和排水管設置在池沿。所有水泥池在使用前15天左右用清水浸泡,多次沖洗去除池中堿性,曬幹備用。
2人工繁殖
2.1泥鰍親本的選擇與培育:泥鰍親本來自河釣。養殖池塘使用前7 ~ 10天,在天池湖底鋪設20cm肥泥,用150 ~ 200 g生石灰噴灑全池消毒,註水40 ~ 50 cm,用40目篩絹過濾,防止有害生物進入池塘,在註水排水口用鐵絲設置防逃網。5月初,水溫穩定在18℃左右後,親魚為泥鰍,體長15 ~ 20cm,體重30 ~ 50g。雌魚有壹個短胸鰭,鰭的前端是鈍的,呈扇形。在休息時,魚鰭在壹個平面上展開,而雄魚有壹個長的胸鰭,前邊緣鋒利。將捕獲的親泥鰍按雌雄比為1∶2放入養殖池進行集約化養殖,放養密度為8 ~ 10尾/m2。養殖期間主要投餵肉末、內臟、魚粉等動物飼料,日投餵量占親泥鰍體重的5-8%,輔以少量米糠、麥麩、新鮮水生植物等植物飼料。因為泥鰍喜歡晚上覓食,所以餵食應該以晚上為主。每2 ~ 3天用淡水沖洗壹次,每次更換水池中的1/4 ~ 1/3。
2.2人工催產:在5月20日前後的壹個晴天,水溫達到20℃以上後,從養殖池中挑選性腺發育成熟的親泥鰍。雌泥鰍的腹部呈圓形,輕輕壹按,無色透明的卵就從腹部流出,雄泥鰍則滿是精液,壹按,乳白色的精液就從腹部流出。人工引產全靠肌肉註射。每條雌泥鰍註射800 ~ 1000 IU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雄泥鰍劑量減半。註射用1ml註射器和4號針,在背鰭的前下方進行肌肉註射。針頭與親泥鰍呈45度角朝向頭部,插入深度約0.4cm,母泥鰍註射0.2ml,公泥鰍減半。為便於人工授精,將註射後的泥鰍親體放入養殖池內的兩個網箱(1m×1m×0.5m,網眼0.3 ~ 0.5 cm),及時進行人工授精。
2.3人工授精:雌泥鰍產卵前遊在前,雄泥鰍壓在後,發情時泥鰍多在水面上活動。註射催產素的親泥鰍在水溫20℃左右,20小時後即可發情產卵。當雌魚產卵後,立即將親魚撈出進行幹受精。用幹凈的毛巾擦幹體表水分,將雌泥鰍卵擠入瓷碗、瓷盆或塑料盆中,立即擠出雄泥鰍精液。將壹只母泥鰍卵與兩只公泥鰍精液混合,用羽毛攪拌3分鐘左右,使精液和卵混合均勻。充分受精後,撒在魚窩上,放入培養箱中進行靜水孵化。魚窩用20ppm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清洗幹凈的柳根和草紮成小捆。整個受精過程在無強光下進行。
2.4人工孵化:孵化前65,438+00天,孵化池要用生石灰徹底消毒。藥效消失時,要註入30cm的水,把蓋著卵的魚窩綁在竹筏上,往水裏投石頭,每平方米2萬到3萬個卵。池塘頂部應該用帆布覆蓋,以避免強光照射。水溫20℃左右時,3 ~ 4天即可孵化出魚苗。剛孵出的泥鰍苗體長2.5 ~ 3.6厘米,不能自由活動。用高架噴霧器吸附在魚窩和池壁上。3天後,它開始遊泳,拿出魚窩,開始餵食。
3.育苗
食用後的泥鰍幼苗可以轉移到育苗池中進行培育。育苗池使用前7 ~ 10天,用生石灰消毒,池底鋪10 ~ 12 cm腐熟糞作基肥,註入20 ~ 30 cm淡水。當水體變綠,透明度為15 ~ 20~30cm時,放入泥鰍苗培育,靜水中放養密度為10。由於泥鰍對開口餌料的選擇性較強,主要沿邊界投餵經50目準篩過濾的輪蟲、水蚤等浮遊動物,同時每周撒施60 ~ 100 g/m3發酵糞肥或1 ~ 2 g/m3溶解化肥兩次。20天左右,苗長可達1cm,此時泥鰍可以吃昆蟲和水。動物飼料如破碎的動物內臟、血粉、魚粉,精料如米糠、豆粕、玉米粉、豆餅屑,每天早晚各餵壹次。開始時,日攝食量占泥鰍幼苗重量的2-5%,隨著泥鰍幼苗的生長,日攝食量可增加到65,438+00%。1個月後,泥鰍苗體長可達3 ~ 4厘米,應轉入池塘養殖。泥鰍苗入池前7 ~ 8天,用生石灰消毒,註入40 ~ 50 cm水,每畝施發酵肥150 ~ 200 kg,培養水質。池塘養殖大量浮遊生物時,投放泥鰍苗,密度100 ~ 150條/m2,投餵基本同上。飼養三個月後,體長可達8 ~ 200。
4註意力的問題
4.1孵化期間,為防止水質惡化,胚胎缺氧死亡,需定期向池塘中添加淡水,保持水質新鮮,溶解氧充足。同時,為了防止魚卵發生水黴,定期用0.5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沖洗覆蓋有魚卵的魚巢,待幼蟲全部出膜後,迅速撈出死卵,避免因卵腐而導致水質惡化。
4.2滿足泥鰍苗種的開口餌料是提高其成活率的關鍵。剛孵化的泥鰍幼苗吸收了卵黃的營養,在卵黃消失後的兩個月內,主要以水中的輪蟲和水蚤為食。最好是在專門的池塘裏養殖輪蟲、水蚤等浮遊動物來餵養泥鰍苗。糞肥和化肥都是養泥鰍的好肥料,需要不斷給養殖池塘添加肥料,使泥鰍魚苗有足夠的天然生物餌料。
4.3泥鰍有偏食和夜間覓食的習性。如果改變了它的特殊習性,就需要人工馴化。每天傍晚,投餵量由少到多,投餵時間逐漸提前,直到早上10或下午5點左右可以投餵,可以用人工飼料投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