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
張藝謀是當今大紅大紫的電影大師。在電影界可以翻雲覆雨,其炒作電影,制造轟動,賺取票房收入的水平無人可比,勘稱超壹流大師。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到《滿城盡是黃金申》,到《英雄》,再到《三槍》,大師也把我從崇拜的天國帶入失望的境地,再帶入惡心的深淵。驚聞大師暴出清純愛情大片,不禁喜出望外,急不可待的壹睹為快。看完後頓感無語置評,但還是感謝大師,在嘔土過後,送來壹杯白開水漱漱口,還是覺得清爽不少。
張大師別出心裁,為我們設計壹個地主之女靜秋與紅色無產階級的高幹之子老三,壹見鐘情的超階級之戀。戀得死去活來,戀得驚天動地。在銅臭主宰愛情,肉欲取代愛情的當代,確實滿足了很多人的處女情結。婉如把我們拉回遠古,回到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時代,回到“所謂伊人,在水壹方”的樂土。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那個年代是歷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時代。那是壹個罪惡的年代:壹個集權獨裁扼殺人性的年代、壹個用階級鬥爭制造階級仇恨的年代、壹個犧牲自我狂熱個人崇拜的年代,壹個失去個人自尊、人格與自由的時代,壹個喪失親情、愛情與理性的時代。那個時代人們就像壹個被格式化後的裝入了唯壹壹個毛澤東思想操作系統的機器人。在這個時代生出了壹棵開“紅花”的山楂樹,是對時代反諷還是美化?影片並沒有揭露文革對人性的摧殘。只是影影綽綽的與泄露出壹些“文革”的影子。這兩個年輕人看來是沒有被“文革”洗腦剛走出伊甸園的亞當和夏娃。愛的無需理由,愛的不問目的,愛的不講條件,唯愛而愛,純而又純。甚至純到脫離情欲,不食人間煙火。只純天理,消除人欲,張導的純潔可比宋代理學家朱熹大師了。
漂白了時代黑影的背景,淡化了濃厚階級鬥爭的思想情緒,抽離了權力與物質的利害關系,影片把交織在錯綜復雜關系中的男女愛情簡單化,空洞化,虛浮化,因而也失去了影片啟示人生的社會意義。壹部好的影片,應該引起觀眾墮入於現實生活的之河,追問生活的本質,參悟生活的真諦,感受生活深沈的悲痛和喜樂。因而觸動觀眾內心深處沈睡的意識,進而對大千世界以及蕓蕓眾生紛繁表現進行透析、詮釋,從而領悟人生意義。由此看來,黑澤明、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安東尼奧尼等才是真正的電影大師。藝術評論家柯文輝曾說過:“這是壹個大師滿天飛的時代。當今的藝術界只有名人,沒有大師。” 有影評人看完《唐山大地震》後說“新的大師誕生了”,導演馮小剛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拒絕了這個帽子,連說了兩個“我不是”。記者追問誰是大師,馮小剛說“這個時代,既不可能出現大師,也不可能出現大師的作品。”馮導在自謙同時,也殃及其它大師名聲,據說引起許多口舌之爭。
像托爾斯泰、巴爾紮克這樣的文學大師,用他們恢弘的著作原原本本的再現時代本色,使讀者從撲朔迷離的社會百態中追尋著人性的光亮。能讓讀者認識到社會本質,提升對社會的認知,從而使我們更超越、更堅定、更樂觀地直面生活的挑戰,而不是逃離醜惡甚至美化醜惡現實生活,把人們帶入意淫的幻覺中。真正懂得愛情的人,也不是天天海誓山盟,日日卿卿我我,沈湎於愛情幻想中的人。而是直面所愛對方所處社會環境、家庭背景、金錢地位等因素,認清它,理解它,超越它。從而更達觀、睿智、清醒的堅定自己的愛情信念,攜手同行人。這樣的人才能分擔生活困苦磨難、分享雙方的人格情趣和品質,***享生活的快樂幸福的人。蒼白的偽純真的愛情就是幻覺的泡沫,不可能永恒。
要想得到真實的愛情,自己要從“真”做起。要想當大師,也必須以堅持“真”為根本。本來開白花的山楂樹,卻讓它開紅花。是人民的鮮血染紅的,還是虛偽的謊言漂紅的?最後要謝謝張導《山楂樹之戀》留給我們的思考。
順便推薦壹部很欣賞的影片-美國電影《冷山》。導演是安東尼明格拉。背景是美國南北戰爭間。作品並非像我們習慣於對定性“正義”與“非正義”的思維,它是讓我們看到了無情的戰爭對美好愛情的摧殘與人性的毀滅。影片對偉大統壹事業戰爭的輕蔑傳述中,鑒證了渺小的個人純真的愛情。人性之美、愛情之美、生活之美得以張揚。激發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心與執著追求。值得壹看。
田園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