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投壹名60歲左右的江姓男子,發現自己的嘴唇越來越腫,還化膿,排出分泌物。懷疑是荔枝蝽引起的。看了醫生後發現誤會很大。醫生安排檢查後,診斷出他嘴唇潰爛的主要原因是唇癌。
近年來,3-5月是荔枝蝽的猖獗季節,農作物受災較大。很多人都知道荔枝蝽會分泌毒液,當它的汁液不小心濺到皮膚上時,會造成皮膚灼傷潰爛。今年4月,60歲的姜先生感覺嘴唇發麻,發現下唇有壹個腫塊逐漸腫脹,甚至化膿,並有分泌物流出。他認為荔枝蝽飛到他家附近,汁液不小心噴到了他的嘴唇上。
於是,他去藥店買了中藥擦嘴唇,但是腫塊越來越大,結痂了,想把它去掉,但是過了幾天又長了回來,而且持續潰爛,甚至發出臭味,就這樣拖了3個月。最後決定去南投醫院耳鼻喉科,經吳兆寬醫生安排活檢及癌癥分級檢查,確診為唇癌四期。
大部分唇癌患者經常曬傷,以後也要謹防皮膚癌。吳兆寬說,口腔癌是壹種常見癌癥,死亡率在我國十大癌癥死亡人數中排名第五。口腔癌壹般是指口腔內的惡性腫瘤,包括唇、頰粘膜、舌、牙齦、口底和頜。唇癌和壹般口腔癌的區別在於和日曬有關,這也是為什麽下唇的發病幾率是上唇的八倍。
研究發現,大約壹半患唇癌的人是長期戶外工作者,他們經常有過度暴露和曬傷的問題。而且,患有唇癌的人,壹定要特別註意以後患皮膚癌的可能性。當然,唇癌的發病也與煙、酒、檳榔的使用有關。
當這四種癥狀出現時,小心唇癌找上妳!吳兆寬提到,如果人有以下四種癥狀,就要特別註意唇癌:
唇面有腫塊、結節,脫屑、潰瘍,甚至有惡臭的組織液。在唇部發現了麻木結合腫脹和疼痛的現象。嘴唇的運動功能受損,導致發音、咀嚼或吞咽異常。脖子上出現了壹個腫大的腫塊。相對於其他口腔癌,唇癌的治療難度更大,因為它破壞了面部的外觀,以及後續復雜的面部重建過程。因此,患唇癌的人往往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幫助他們面對面部容貌缺陷帶來的身心障礙。在治療和預後方面,唇癌壹、二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90%左右,壹旦發現淋巴轉移,則下降到40%以下,不得不引起重視。
“動脈內化療”使外觀不受治療影響。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腫瘤外科醫師沈茂昌表示,目前有適合唇癌患者的「動脈內化療」。具體做法是在患者兩耳前的顳淺動脈內置入導管並輸註至頸外動脈,術後隔日給藥。同時用便攜式小泵每24小時持續註射50m g MTX(殺癌),同時口服解毒劑,保護正常組織。註射6天左右,白細胞開始下降,停藥,目前臨床上沒有副作用。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張洪太表示,患者不必擔心費用,因為所有的治療、手術和藥物都包含在健康保險中。據1978統計,口腔癌晚期治療有效率達80%以上,對口腔癌患者的面部外觀和口腔功能影響不大。
吳兆寬提醒,人們應該定期安排口腔癌篩查。如果出現超過2周未愈合的口腔黏膜潰瘍,或者口腔內出現白斑、紅斑、腫塊、不明原因的出血、惡臭的組織液、頸部淋巴結腫大、語言或進食障礙等異常癥狀,應盡早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