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紫萁貫眾的主要價值

紫萁貫眾的主要價值

紫萁的根莖是傳統的中藥材,藥名紫萁或紫萁貫眾,具有清熱解毒、潤肺理氣、止血殺蟲、補虛舒洛、活血平胃、清熱解毒、降血壓、防癌抗癌的功能。可治療腹痛、子宮功能性出血、腮腺炎、痢疾、鼻出血、遺精、高血壓等癥。根莖用清水浸泡7天左右,取出搗碎,經過濾可提取澱粉(稱為紫萁蕨粉),制作成粉皮、粉條,有滋補、養顏、防癌抗癌的保健功效。

性味歸經

苦;微寒;有小毒。歸脾;胃經。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祛瘀止血;殺蟲。用於流感;流腦;乙腦;腮腺炎;癰瘡腫毒;麻疹;水痘;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蟯蟲;絳蟲;鉤蟲等腸道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5g;或搗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 藥材來源

藥材基源

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根莖及葉柄基部。

藥方選錄

⑴防治腦炎:紫萁根15-3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⑵ 麻疹、水痘出不透徹:貫眾3克,赤勺6克,升麻3克,蘆根9克,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性狀鑒別呈圓錐狀、近紡錘形、類球形或不規則長球形,稍彎曲,先端鈍,有時具分枝,下端較尖。長10-30cm,直徑4-8cm。表面棕褐色,密被斜生的葉柄基部和黑色須根,無鱗片。葉柄殘基呈扁圓柱形,長徑0.7cm,短徑0.35cm,背面稍隆起,邊緣鈍圓,耳狀翅易剝落,多已不存或呈撕裂狀。質硬,折斷面呈新月形或扁圓形,多中空,可見壹個“U”字形的中柱。氣微弱而特異,味淡、微澀。

顯微鑒別葉柄基部橫切面:最外為表皮,基本組織中有10余列厚壁細胞組成的環帶;分體中柱“U”字形,木質部管胞連成半環形,周圍為韌皮部,韌皮部內有紅棕色分泌細胞散在,“U”字形凹入處有厚壁細胞數列;耳狀翅的中央各有壹條連續的厚壁細胞帶。

根莖橫切面:外側為厚壁組織,分體中柱11個,呈環狀排列;維管束周韌型,類圓形或長圓形。其余構造和葉柄基部相似。

理化鑒別薄層色譜:取樣品粉末5g,置沙氏提取器中,以氯仿回流提取3h,回收氯仿至20ml;另以β-脫皮激素為對照品。分別點於矽膠G板上,以氯仿-甲醇(9:1)展開劑,展距15cm。用5%磷鉬酸乙醇液噴霧,樣品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紫萁的孢子體嫩芽的加工品稱為薇菜。薇菜富含蛋白質、鐵、鈣、硒等17種人體所需的元素,鮮嫩味美,營養豐富,質脆而少纖維,既可鮮食,又可腌漬、幹制,是上乘食補佳品和美味佳肴,未展開的嫩芽尤為上品。

炮制方法

⑴紫萁貫眾: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小塊,幹燥。

⑵紫萁貫眾炭:取紫萁貫眾塊(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呈棕褐色時,噴淋少許清水,熄滅火星,取出涼透。

飲片性狀:紫萁貫眾參見“藥材鑒別”項。紫萁貫眾炭形如紫萁貫眾,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色,質脆易碎。 貯幹燥容器內,紫萁貫眾炭攤晾散熱,防復燃。

經濟價值:其經濟效益為壹般蔬菜的4-5倍。加工成的薇菜幹,是很受外商歡迎的山野菜,出口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被稱為“中國紅菜幹”,每噸優質薇菜幹出口價在1萬美元(約合83000元人民幣)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