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現在已經去世多年,他的影響力並沒有消散,人們依然會親切地稱他為哥哥。
1.
張國榮出生在香港的壹個裁縫家庭。
說是裁縫家,其實他爸爸是當時香港有名的裁縫大王。
給壹些上流社會的人做衣服。
如果張國榮當時願意,他可能已經是壹個紈絝子弟,整天遊手好閑。
但他是個強人,紈絝子弟不是他的風格。
小時候父母忙於事業,沒時間照顧他。作為壹個孩子,他缺乏陪伴。
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我養成了敏感的性格。
長大後,張國榮去了國外學習。因為父親是裁縫,所以他也選擇了紡織專業。
但是天氣是不可預測的。
留學才壹年,就被告知父親病重。
張國榮不得不放棄學業,匆匆返回中國。
父親病重,自然不希望家業衰敗。
但是張國榮不想承擔這個重任,所以他和家人的關系慢慢惡化。
不想服從安排的張國榮沒有經濟來源。最糟糕的時候,她在斯坦利賣牛仔褲。
2.
1977,他的朋友得知香港的電視臺在舉辦“業余歌手大賽”,讓他去試壹試。
當時他處於迷茫狀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上臺。
憑借壹首時長7分鐘的英文歌《美國派》摘得桂冠,正式開始進軍娛樂圈。
不過當時港產人才濟濟,比張國榮好,並沒有馬上大放異彩。
最初幾年,他的事業很慘淡。
1984年,他蟄伏多年,出了壹首《莫妮卡》。作為壹匹絕對的黑馬,他獲得了當年的金曲獎。
1985年,專輯《Leslie》將他推上神壇,張譚爭霸的局面形成。
3.
張國榮在走紅之後,讓很多人看到了商機。
很多商家開始找他拍廣告。
但是張國榮壹生只拍過四部廣告。
首先是眾所周知的百事廣告。
當時百事可樂幾乎壟斷。
它的主要口號是青春,所以當時邀請了許多受歡迎的年輕明星拍攝廣告,張國榮是其中之壹。
但更特別的是,張國榮拍的是亞洲版,而其他人拍的是大陸版。
第二個廣告是為壹家名為柯尼卡的公司拍攝的。
柯尼卡是壹家主要從事攝影行業的日本公司,英文名為Konica。
有意思的是,當時柯尼卡的上層看到張國榮的熱門歌曲《莫尼卡》和自己公司的名字很像。
同時,他們缺少亞洲代言人,所以他們毫不猶豫地決定讓張國榮代言該公司的產品。
第三個是壹個叫TuyYou的韓國巧克力品牌。
當時這個品牌的巧克力瀕臨破產。
但張國榮代言後,韓國媒體壹次又壹次的廣告轟炸,使得TuyYou的巧克力銷量在壹個季度內飆升了65,438+0,000%,應該是目前為止無人能及的。
第四家是壹家名為大家樂的快餐店。
但這個廣告,在當時,張國榮純粹是出於朋友的幫助。
沒想到會帶來這麽火爆的效果。
4.
張國榮死於17年前。
時過境遷,他代言的這些公司現在市值已經超過100億。
最大的是百事可樂,市值已經過千億。
在感嘆張國榮惡魔般的眼光的同時,他不得不感嘆大海的起伏。
像他這樣的怪人,以後再也不會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