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雪梨瓜介紹200字

雪梨瓜介紹200字

雪梨瓜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樂平大旗頭古村之間有壹個典故。大旗頭古村是清光緒兵部尚書、廣東水師提督鄭少忠、四子及其家眷的故居。據說清朝滅亡後,大口金(鄭少忠本名鄭錦)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得到了慈禧的尊重和重用,封了魏震將軍。1889年,因為母親去世,她回鄉守孝,慈禧敕令撥款修建豪宅,就是現在的大旗頭古村。大院慶當天,四面八方的官員和鄉紳前來祝賀,大擺宴席。酒過三巡,大口金已經微醉。這時,氏族成員向大口金獻上壹個甜瓜解酒。切全屋聞香,食之清涼,甜如蜜,酒香消。問問同門的人這還是什麽,哪裏來的。同家的人回答說叫哈密瓜,瓜蜜程,沒有統壹的稱謂,是地方特產。稍加思考,大口金說,這東西又甜又爽口,看起來像北方的雪梨。姑且稱之為雪梨瓜吧!邀請了世界各地的客人壹壹品嘗,大家贊不絕口。從此,雪梨瓜的名字在當地不脛而走。後來傳言大口金下令兩擔雪梨瓜日夜送到北京,請慈禧太後品嘗。因為路途遙遠,對大口金來說還是壹大遺憾,沒能借此機會表達自己的忠誠。

雪梨瓜(又名甜瓜、香瓜)在樂平歷史悠久,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壹定的種植規模。經過近20年的發展,雪梨瓜生產已成為該鎮最重要的農產品之壹,是該鎮遠近聞名的特色農業。特別是90年代中後期以來,雪梨瓜的生產每年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06年,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2007年種植面積達到14000畝;2008年春種植約8000畝,預計全年種植面積超過18000畝,總產量超過22500噸,產值超過7650萬元。產品銷往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大中城市,供不應求。樂平鎮雪梨瓜產地在省級認證的無公害生產基地,主要種植農友公司生產的銀輝雪梨瓜。該品種因其外觀好、品質好而深受消費者喜愛,多年來壹直被農民選為較有競爭力的品種。雪梨瓜在樂平鎮壹年可以種三次。種植時間為每年2月底至10月初,果實采收期為4月底至11月初。從移栽到果實采收,最短采收期僅45天。畝產2500斤左右,近幾年價格1.5元到2元/斤。雪梨瓜也叫哈密瓜。雪梨瓜是壹個多年形成習慣的名詞。種植者和消費者都認同它,形成了固定的認知,已經深入人心。據調查,樂平鎮雪梨瓜的種植面積是珠三角乃至全省最大的。2006年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2007年1.4萬畝,預計2008年將超過1.8萬畝,成為全省最大的雪梨瓜種植基地。而且樂平鎮出產的雪梨瓜比周邊的鎮、區、市口感更好,味道更甜,風味獨特。據權威部門測定,七成熟雪梨瓜含糖量達到15度,完全成熟雪梨瓜含糖量超過18度。樂平雪梨瓜的香味和甜味是由於樂平特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東經112 49 ' 05)--

113 05”、23 12 ' 30”-23 20 ' 30”北緯)、特殊的土壤環境(沙壤土、紅崗土、pH值4.9-6.5)、優良的水質(北河灌溉)20世紀初,隨著雪梨瓜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雪梨瓜連作的弊端逐漸顯現,嚴重制約了該鎮雪梨瓜種植業的發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鎮農辦的領導下,區農業局和省農科院聯合起來,爭取區科技項目的資金支持。經過幾年的研究和實踐,得出結論:采用嫁接育苗技術(即以白瓜苗為砧木,雪梨瓜苗為接穗),完全可以解決連作引起的枯萎病,有效率達95%以上。2006年初嫁接育苗技術成熟,在鎮農辦的大力推動下,當年就種植了5000多畝嫁接苗。2007年,該鎮發展了4個雪梨嫁接育苗場,雪梨種植面積超過14000畝。2008年春季種植雪梨瓜8000多畝,預計全年種植面積將達到18000多畝。發展了6個雪梨瓜嫁接育苗場,年產雪梨瓜嫁接苗600萬株。雪梨瓜嫁接育苗技術的推廣,為該鎮雪梨瓜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