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根腐病:其病原體屬於半翅目的真菌。細菌在病人和殘疾人體內存活,通過農具、雨水和灌溉水傳播,在高濕度條件下病情嚴重。主要危害根和莖基部。該病的主要特征是病部有褐色或黑色斑點,病株易被扯斷,病根縱剪,維管束紅褐色,根部開始腐爛,病株上部葉片黃綠色。如果不及時處理,後期根部會全部腐爛,上部莖葉會枯萎死亡。澆水過多使連作病情嚴重。
防治措施:應采用高壟栽培。首先,要提前培育和移植壯苗。第二,也可以采用直播。前期水要合理,不適合淹水。出苗後,當幼苗長高達到10cm時,每株澆400倍的邦加威溶液和3000倍的碩豐481溶液,根腐病可澆800倍的多菌靈或甲基硫菌靈溶液和1.500倍的酷格靈溶液;
豇豆褐斑病:病原菌屬於半治療性真菌。癥狀:葉片正面和背面產生近圓形或不規則的褐色斑點,邊緣紅褐色,外緣有黃色暈圈。後期病斑中部變為灰白色或灰褐色,葉背面病斑顏色略暗,邊緣仍為紅褐色。溫度高時,葉背病斑產生灰黑色黴變。該病最適發病溫度為20-25℃,相對濕度在80%以上。特點是高溫高濕,種植過於密集,通風不良,偏施氮肥。
防控措施: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耕後及時清理農村。
藥物防治:選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和4000倍液碩豐481;也可以用邦加威500倍液和40%甲硝唑水分散粒劑6000倍液,每隔7-10天噴壹次,共噴2-3次。
豇豆白粉病:其病原屬於子囊菌。是大棚豇豆的常見病害。適宜的發病溫度為20-30℃,相對濕度為40%-95%。壹般在開花結莢中後期會變得嚴重,如果不及時處理會變得更加迅速。
癥狀:主要危害葉片。起初葉子出現黃褐色斑點,然後擴展成紫褐色斑點,葉子上覆蓋著壹層薄薄的白色粉末。後來,病斑沿著葉脈發展,白色粉末覆蓋整個葉片。有時病重的葉子背面也會出現癥狀。
防治措施:(1)在選肥時多使用磷鉀肥和不用深耕的土壤調理劑,避免深耕松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可以提高豇豆的抗病性,減少白粉病的發生。
(2)發病前後葉面噴施普星1200倍液加碩豐481加4000倍液,註意葉面反面噴施,每隔7-10天噴施壹次,連續噴施2-3次;也可以用2000-2500倍的30%醚菌酯懸浮劑噴施。
美洲斑潛蠅。這種昆蟲屬於雙翅目,雙翅目。由於大棚內幹旱高溫,可在大棚內越冬,造成長期危害,尤其是豇豆。美洲斑潛蠅對豇豆的危害主要是由葉片引起的,尤其是幼蟲鉆葉。葉片上形成蛇形彎曲隧道,初期為白色,後期為鐵銹色。幼蟲長的時候,葉子鉆出來,短時間就幹了。
防治措施:可選用螺旋黴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三唑磷),每畝用碩豐481 4000倍液40-60毫升,葉面噴施,或用5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防治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