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講了壹個關於二十六只貓和壹只老虎的故事。
山裏有壹只惡狼,遇到了26只貓。面對許多貓,狼很害怕,但迫於饑餓,狼鼓起勇氣對貓下手。雖然有很多貓,但它們不能互相幫助,這是註定的。結果,所有的貓都被狼吃了。嘗到甜頭的狼每天吃壹只貓,還挺滿足的。又有壹天,狼遇到老虎,誤以為是貓,想吃了它,最終被老虎吃了。
他得出的結論是“大貓不是貓,貓變成了老虎。壹只老虎的力量遠遠超過26只貓。”
寧曾將華潤的資本化劃分為119個利潤中心,有些是歷史遺留的,有些是新創建的。他表示:“華潤涉及的行業將逐步集中在10以內,相關多元化將有限實施。”而且,“華潤必須能在所涉足的行業進入前三。”
執掌中糧後,他繼續推行這壹經營理念,打造另壹只老虎。
去年,他宣布了中糧未來的發展戰略:除了生物質能,中糧必須在五到八個行業建立領先地位,比如糧食流通、糧油加工、品牌食品、地產酒店、金融投資、土畜產品等等。
熱愛閱讀
在寧的簡歷中,他最大的愛好是逛書店和看書。他給記者列了壹長串自己喜歡的作家,比如張愛玲、賈平凹、林語堂等等。大概是因為不同尋常的留學經歷,他認同這些作者對中國的隔空敏感觀察和敏銳考量。說起張愛玲,他漫不經心地說:“人生是壹件華麗的袍子,裏面長滿了虱子。”
因為愛讀書,每到壹個新的地方,“書店”這個詞最吸引他的註意力。“去書店很緊張。這是壹個接受的過程。妳不必像和別人說話壹樣要求輸出。”寧坦言。
工作之外,寧最重視家庭。當被問及家人最需要什麽時,他說:“真情實感!”。“每個人都有勞動壓力,家是壹個相對舒緩的地方,會讓妳更了解人性和生活。”
壹位分析人士認為,國家之所以讓寧接手,是因為寧有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而且華潤和中糧都是原外經貿部的老外貿企業,中糧不會受到人事變動的影響,兩家公司都是紅籌老板。寧高寧曾經承認,我最喜歡讀《資本論》。
2009年2月23日,65438,中糧集團董事長寧當選中國經濟十年商業領袖。
我比較佩服的壹個人:吳敬璉。
壹位認同它的企業家:張瑞敏。
職業“牛郎”
寧自稱職業經理人,為國企“放牛”。他的專業性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近年來,受金融危機和公司治理的影響,中資企業在香港的整體形象大打折扣。比如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破產,粵海集團資不抵債,廣南集團被曝出“行賄”醜聞,中旅集團高層被捕。
然而,在寧的帶領下,華潤集團不僅安然度過了金融風暴,還受到了市場的區別對待。2004年初,華潤集團成功獲得30多億元的銀團貸款。
有人問寧如何形成這樣壹種穩健的風格。他輕描淡寫地說:“其實沒什麽。這不是壹種風格,而是職業經理人應有的訓練。職業經理人要專業。”
寧·高寧還要求他的下屬成為職業牛仔。按照中糧集團多年的習慣,每年3月份都會進行年度工作部署。他上任後,把這個工作會議改成了經理培訓會議。
2005年,多年不變的“中糧中層管理幹部大會”改為“中糧經理人年會”。
中糧集團董事、國際總經理孫覺得:“中層幹部會改名為經理人年會,是壹個質的飛躍。名稱的改變既包括會議的重新定位,也包括所有參與者的重新定位。”
他從華潤跳槽到中糧,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把內部雜誌改名為《企業忠誠》,向員工灌輸“職業經理人的忠誠與良心”的管理理念。
寧在最新壹期的《企業忠誠度》上發表文章《分層》,對中糧集團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做好企業的經營戰略和執行,還要把不斷創新和進步的精神根植於企業組織中;不僅促進少數人的成長,也促進整個組織的成長;不僅要促進競爭壓力,還要促進企業文化的創新。
寧不斷引導中高級幹部從“國企幹部”向國際化的“職業經理人”轉變。因為他知道,只有保持優質、高效、穩定的專業人才鏈,才有可能打造壹個基業長青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