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壹種春天裏特有的食物,在春季裏深受老百姓喜歡,在春季裏吃上壹道美味的春筍飲食,多麽的開心,營養又健康,如果春筍發黑的話這樣還能吃嗎?讓我們來看看吧。
專家回答:
壹般情況下春筍都是需要用鹽水浸泡之後,用保鮮膜包好,這樣才能防止水分的流失,如果沒有這樣這樣做就放冰箱冷凍儲存可能會導致水分流失裏面發黑, 這樣的春筍是不能吃,如果吃了的話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切記,發黑的春筍不要吃了。
健康吃春筍四個建議
1、燒春筍時最好先焯水
“做春筍前最好能在沸水裏先焯壹下,大約煮1-2分鐘,甚至可以煮更久壹些,以軟化粗纖維,有助消化。”何富樂醫師說,這樣既可以去除春筍的澀味,吃起來更爽口,還能讓70%的草酸流失。草酸容易和體內的鈣形成草酸鈣,在體內沈積,導致結石,也會加重結石患者的病情。
2、每次五六片即可“中醫認為,春筍味甘性寒,屬於發物。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復發)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因此,吃的時候壹定要控制量,不能天天吃,更不能頓頓吃。”省中醫院養生保健科科長湯軍主任中醫師說,她自己也是個愛吃春筍的人,尤其愛吃油燜筍,但她很註意控制量,每次只吃五六片。
潘文勝主任說,春筍富含粗纖維,可以幫助食物消化,但由於它的纖維比芹菜等其他蔬菜要硬,相對難消化,吃多了,胃腸道受到刺激後,運動會加快,而出現不適感,當腸胃運動異常時,則會出現胃痛、胃脹,甚至胃出血等癥狀。吃春筍吃出毛病的,大多是因為壹次吃得太多。
3、不要和生冷食物混著吃
春筍不要空腹吃,吃之前可以先喝口湯、羹,或者吃幾口飯,以減少春筍對胃腸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筍後盡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鮮。
醫師說:“春筍本來就難以消化,生冷食物也不易消化,兩個加在壹起,腸道受到雙重刺激,加速了胃腸功能紊亂,容易誘發胃腸不適。”
4、4歲以下小孩等五類人少吃胃潰瘍等胃腸道功能紊亂者——平時壹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胃痛、肚子痛的,要少吃,每次嘗嘗鮮就可以了;肝硬化者,尤其是食道靜脈曲張者,春筍中的大量粗纖維很容易擦傷腹壁或消化道,引起患者大出血。
大病初愈者——這類人消化功能較弱。
過敏體質者——如患有過敏性鼻炎、哮喘,蕁麻疹等,不宜多吃。春筍屬於發物,是過敏體質者的禁忌,壹吃有反應的,應馬上停止,但如果吃了沒有反應,可以適當少吃壹點。
4歲以下小孩、剛生完孩子的產婦、老人——他們的腸胃功能相對較弱。醫師說:“4歲以下的孩子最好就不要吃了,他們消化吸收能力、咀嚼能力都較弱,很可能會直接吞下去。4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適當吃壹些,但要比大人吃得少壹點。”
結石病人——春筍中的草酸容易和體內的鈣形成草酸鈣,加重結石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