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料理小白請教,豆腐衣如何做菜好吃?怎麽把豆腐衣燒成壹個清淡的素菜?

料理小白請教,豆腐衣如何做菜好吃?怎麽把豆腐衣燒成壹個清淡的素菜?

青椒炒豆腐皮

用料:豆腐皮2張 花椒、雞精、香油、蔥各適量

做法:

1、豆腐皮洗凈後切成絲,放開水裏焯壹下。

2、青椒去蒂去籽,切成細絲備用。

3、豆鍋內放油,加入花椒和切好的蔥段炒香,腐皮絲加入鹽,少量糖(提味),炒熟。

4、再加入青椒絲稍炒兩下,最後加入雞精、滴入少許香油即可出鍋。

韭香豆腐皮

材料:豆腐皮,韭菜,油,鹽,料酒,生抽,蠔油,蒜蓉

做法:

1.豆腐皮切成小片。

2.將所有的配料混合成壹碗調料,先將豆腐皮下鍋炒壹炒,再放韭菜,最好倒入那碗調料,稍稍燜壹分鐘即可。

小訣竅:這道菜相當便宜,做的時候又快,但絕對好吃,冷藏起來,還可以做佐餐小菜呢。

紅燒豆腐皮肉卷

材料:豆腐皮、豬肉餡、蔥、姜、蒜、料酒、生抽、鹽、胡椒粉、澱粉、雞粉、紅油

做法:

1、姜剁碎,加入肉餡中,少許生抽、料酒、胡椒粉、雞粉調味,順壹個方向攪勻。

2、分次添加少許清水,繼續順壹個方向攪打上勁。

3、豆腐皮提前用溫水泡發,用剪刀裁成小正方形。

4、肉餡捏成長條狀,擺在豆腐皮中央。

5、先將豆腐皮的壹角向上折起,水平方向的兩個角也分別對折。

6、最後壹個角上抹點幹澱粉,將收口粘住。

7、收口朝下,全部包好的肉卷整齊擺放在盤中。

8、平底煎鍋燒熱,刷少許油,小火,下豆腐皮肉卷兩面煎至金黃。

9、煎好後,繼續收口朝下,盛出擺入盤中。

10、利用鍋中余油,爆香蒜末,加入高湯,鹽、雞粉、紅油調味。

11、煮沸後,下煎好的豆腐皮肉卷,小火燜至湯汁濃稠,撒上蔥絲即成。

豆腐皮拌萵筍

主料:油皮200克,萵筍300克,

調料:香油10克,辣椒油10克,味精3克,鹽3克,醬油10克,白砂糖5克,醋10克,大蔥3克,姜3克

做法:

1.豆腐皮切成細絲,用開水連續焯兩次,再用涼開水浸泡,撈起瀝幹;

2.大蔥去根洗凈切成絲;

3.姜洗凈去皮切成絲;

4.萵筍削皮洗凈切成細絲用鹽腌壹下,擠去水分;

5.豆腐皮、萵筍放入盆中,放入姜、蔥、糖、醋、醬油、味精、紅油、香油拌勻裝盤即可。

芹拌豆腐皮

做法:油豆腐皮洗凈切三角塊,香芹切斜刀,分別過開水後投涼,然後拌上鹽、糖、蒜蓉、香油、少許醋,喜歡辣的可以拌上些辣椒油!

鯽魚豆腐皮湯

材料:鯽魚1條  豆腐皮50克  蔥1條  香菜2條  姜3片  水:6碗

做法:

1. 豆腐皮洗凈,切成寬條狀,用開水汆壹下撈起;

2. 香菜洗凈切長段,蔥洗凈切粒;

3. 洗凈宰好的鯽魚,瀝幹水;

4. 拍裂壹小塊姜,熱鍋,用姜塊在鍋上擦壹遍,放兩湯匙油,待油六成熱下魚,煎至微黃,加入生姜和清水,武火煮沸後轉中小火煮20分鐘;

5. 下豆腐皮繼續煮20分鐘,放香菜和蔥粒,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補虛,利水消腫、健脾胃,養顏美膚。

豆腐皮齋卷

主料:豆腐皮壹包,胡籮蔔切絲,木耳泡發切絲,綠豆芽。

輔料:過年做得泡熏魚的鹵水。

做法:豆腐皮泡壹下溫水,撈起切成方塊平鋪,將胡籮蔔絲木耳絲和豆芽卷起。開油鍋置油熱中溫開炸,炸至金黃撈起放入熏魚的鹵水中,吃時裝盤即可。

配料:

幹豆腐400克,醬油、精鹽、白糖、味精、茴香、大料、花椒、蔥段、姜塊、五香粉各適量。

特色:操作簡單,經濟實惠。

操作:

把幹豆腐疊成長方形,每兩張捆壹捆,放入(400克)清水鍋中,並投入上述各種調料,用旺火燒開,改用慢火煮透撈出,冷卻即成。吃時切絲。

想吃辣放些辣椒醬壹起鹵就成。

豆腐皮是做菜的主料,中國是壹個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菜肴在全世界的美食中也是壹花獨放,芬芳流香。

以下簡介幾種以豆腐皮為主料的菜肴。

壹、豆腐皮包子

豆腐皮,壹名豆腐衣。李時珍《本草綱目》雲:"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造法:水浸硙碎,濾去滓,煎成,以鹽鹵汁或山礬汁、或酸漿醋澱,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內,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苦、鹹、酸、辛之物,皆可收斂耳。其面上凝結者,揭取晾幹,名豆腐皮。"清代以豆腐皮作包子,有數種做法,壹、腐皮包裹餡心,如紙包之四折,成方包,以蛋清糊其封口,上籠蒸之;二、用腐皮裁為小片,包餡成兜子,以麻線收口,蒸熟成型,再去麻線。亦有以豆腐切碎,拌調味品為餡,包面以蒸熟。看名稱"豆腐皮包子",似為前者而非後者。豆腐皮包子清代亦為貢品,清宮禦膳檔案中有此物。

二、豆腐皮春卷

原 料

豆腐皮(豆油皮)五張,凈冬筍100克、鮮蝦仁100克、薺菜750克、豬瘦肉150克、芝麻油1000克(約耗200克)、味精、面粉、精鹽、姜末各適量。

制 作

1.豆腐皮每張切成六小塊***切成30塊。冬筍、豬肉都切成細絲。薺菜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略燙後,撈出瀝幹切碎。面粉放入碗內,加水調成濕漿;

2.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100克燒熱,放入冬筍絲、肉絲、莽菜、蝦仁、味精、精鹽、姜末壹起烹炒3分鐘,起鍋成餡;

3.豆腐皮置案板上鋪開,壹壹包餡成卷,在合口處塗上面漿(***包成30個春卷)。

4.原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耗100克),燒至五成熱,將春卷逐個下鍋炸至金黃色時,撈出盛盤即成。

三、龍泉驛的風味小吃--麻辣燙豆腐皮

麻辣燙豆腐皮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可謂家喻戶曉。麻辣燙豆腐皮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其特點是皮薄、不粘、筋絲好、捏不成坨,甩、煮不斷,尤以柏合鎮範盛章的最具特色。

他所做的麻辣燙豆腐皮,色、態、味俱佳,燙而不見縮,吃完不見黃粉粘碗。選用的調料有醬油、豆豉、豆瓣、海椒或紅油辣椒、花椒、蒜、蔥、味精。制作時,將豆腐皮切得如線粗細,待鍋內油開後放入豆豉炸酥,再放豆瓣、醬油、花椒,放豆腐皮摻湯煮沸,再放下其它調料,即制出味香可口的麻辣燙豆腐皮。

四、馬鈴聲響菜香含豆鮮 "炸響鈴"的傳說

據說,古時這個菜初出現時,既不是現在這個形狀,又不叫現在這個名稱。後來被人賞識,頭角嶄露,到菜館酒家賞味的越來越多。壹次,有個英雄豪傑進店專點這個菜下酒。不巧豆腐皮原料剛剛用光。這個人大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之勢,聽說原料在四鄉定制,返身出店躍馬揮鞭,自己去把豆腐皮取來了。廚師為他這樣鐘愛此菜所感,為他更加精心烹制,並特意把菜形做成馬鈴狀,來紀念他愛菜心切、馳馬取料這件事。於是,後人才稱此菜為"炸響鈴"。

經過樓外樓廚師烹制而成的"炸響鈴",皮層松脆突出了豆香,裏層鮮嫩增添了食欲,特別是食用時再輔以甜醬、蔥白屑或花椒鹽,就更感香甜可口,風味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