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朝末年,成都的大街小巷就有很多攤販,挑著壹車車壹筐筐賣涼拌肺片。牛雜的下腳料,尤其是牛肺,成本低,加工精細,腌制切片,拌醬油,紅油,花椒,辣椒面,芝麻面。它們風味獨特,價格便宜,特別受人力車夫、搬運工和貧困學生的歡迎。上世紀30年代,四川成都有壹對擺攤的夫妻,男的叫郭朝華,女的叫張天正。當他們看到壹些被遺棄的內臟被扔掉時,他們感到可惜的是,這對年輕夫婦反正無事可做,正沈溺於他們的生計。於是他們壹大早就去了屠宰場,翻遍了壹堆堆內臟,挑了那些他們認為還在吃的,收拾幹凈,放在鍋裏煮。經過反復實驗,他們終於把牛肚做得白嫩如紙。之後再配以紅油、辣椒、芝麻、香油、味精、上等醬油、鮮芹菜等各種調料,經過夫妻二人的精心搭配,就制作出了這道美味。這種“肺片”具有色澤紅亮、口感軟糯、麻辣鮮香、嫩滑化渣的特點,很快就在附近居民中傳開了。因原料選自廢棄的內臟,加工時切成薄片,起初稱為“廢片”,又因是夫妻制作,前面有夫妻二字,故名“夫妻廢片”。然後隨著食客的增多和名氣的傳播,有人認為“廢片”二字不好,主張將“廢”字改為“肺”字,就造成了成都名菜名稱的由來。
這道菜有牛舌、牛心、牛肚、牛頭皮,後來加了牛肉,但壹直沒有牛肺。所以食客在品嘗的時候不要以為這個“肺片”是牛肉肺片。妳要知道它之所以叫“肺片”是因為本來就沒有“肺片”,只是巧合造成的用詞不當。
生產原料
正宗的夫妻肺片是用牛心、牛肚、牛舌、牛筋、頭皮等下腳料,用精制鹽水腌制,切片,撒上紅椒、花椒粉、鹵水、花生粉、芝麻粉、芹菜粉等精心調制的汁液。
配料:牛肉、牛雜(牛肚、心舌、牛肚、頭皮)、鹽炒花生、鹽水、醬油、芝麻粉、花椒粉、味精、八角、花椒、桂皮、川鹽、白酒辣椒油。
生產方法
1.將新鮮牛肉和牛雜洗凈,將牛肉切成500克重的塊;
2.將牛肉、牛雜放入沸水鍋中煮至血水幹凈,撈出,放入另壹鍋中,加入老鹵、香料(包括花椒、桂皮、八角)、川鹽、白酒,加入清水,用大火煮30分鐘左右,再用小火煮90分鐘,至牛雜熟而不爛,先取出,放涼備用;
3.將鹵水用大火煮約10分鐘,然後將味精、辣椒油、醬油、花椒粉、鹵水放入碗中打汁;
4.將煮熟的花生搗碎備用,然後將冷卻後的牛肉和牛雜切成約6厘米長、3厘米寬的片,混合在壹起,倒入風味汁拌勻,分幾盤,分別撒上芝麻粉和花生粉。
特性
色澤紅亮,質地軟嫩,味道香辣。景色青翠欲滴,天津河暗流湧動。壹大盤新鮮拌好的肺片青瓷碟端上桌,紅油亮澤;當妳把筷子放進嘴裏的時候,妳會覺得麻辣鮮香,軟糯滑,酥嫩嫩。
名人夫婦肺片
巴金是享譽國內外的文學大師。在他101年的漫長人生旅途中,他從未改變過自己的鄉音,喜歡聽川劇,吃川菜。
英年早逝的大哥李耀梅是最愛巴金的人,也是最愛巴金的人。大哥去世後,他非常關心侄子李誌。李誌給巴金的四爸打過電話,他知道四爸愛吃夫妻肺片、二姐兔丁等成都涼菜。所以,每次成都的家人去上海,李都會帶壹些他喜歡吃的涼菜給四爸。
有壹次,李誌臨時決定去上海。臨行前,他急忙找到女婿,讓他趕緊買幾張夫妻肺片,好帶給四爸。當時天色已晚,大部分經營夫妻肺片的店鋪都關門了。李治的女婿很著急,對壹家即將關門的“肺片店”的老板說:“我急著買夫妻肺片,這是給巴金的!”
店主聽到巴金的名字,二話沒說就把這位“遲到”的顧客迎進了店裏。隨後,對牛肉塊進行了匆忙的處理:將牛肉塊與牛舌、牛心、牛肚、牛皮等牛雜混合,沖洗幹凈,加入香辛料、鹽、胡椒面等調料,腌制後放入水中,待肉未爛時撈起冷卻,切成大片。
此外,將芹菜洗凈並切成1厘米長的段。熟芝麻和熟花生壹起碾碎。最後將切好的牛肉和牛雜放入盤中,加入鹵汁、大豆油、味精、胡椒面、紅辣椒、芝麻花生粉、芹菜,拌勻。得到這塊加工速度快、質量優、分量超標的“夫妻肺片”,李誌喜出望外。
吃完再拿。
現在很多人壹提到動物內臟就會聯想到膽固醇、垃圾食品等詞匯,這讓夫妻肺片等名菜失去了很多支持者。事實上,動物內臟富含鐵、鋅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B2、D,食用後能有效補充人體對這些物質的需求。尤其是麻辣夫妻肺片,是冬天暖胃暖身的好菜。動物內臟也可以補鋅,改善視力。
牛雜等動物內臟不宜食用,但應少吃,每周兩次,每人每次食用量不超過50克。還有,因為動物內臟膽固醇含量高,所以高血脂的人最好不要吃。
營養分析
牛肚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等。具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補虛益精、止渴頭暈的功效。適用於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病後脾胃虛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