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茶友說,“我壹個新手, 為什麽感覺武夷巖茶喝起來都是壹個味道。”
然後,不等我看到回復。
他就自己先給出答案猜測,“是不是我買的茶太便宜?”
第壹感覺,這是位特別善良的茶友。
換作脾氣暴躁點的,早就開罵了。
諸如,什麽破茶,全是炭火味”;
“巖茶炒作太厲害”;
“我買這茶被騙了,坑人!”……
但那位新茶友,他在第壹時間,想到的不是茶葉本身。
而是在電光火石剎那,就歸因到價格上。
那茶友自己定義的便宜茶,是怎麽個便宜法呢?
情況是,10泡水仙肉桂組合裝,售價300出頭 。
至於具體的牌子, 就不方便點名了。
按這樣價位區間看,這已經不算低端巖茶的身價。
花同樣的價格,能買到很多,適合新人喝的巖茶。
香高水甜, 水路細膩,層次豐富。
總之,不可能是水仙肉桂喝起來都壹個味!
剛開始喝巖茶的新人,別被壹款茶的定價繞暈。
聊壹句題外話,當年我和村姑開始做茶葉內容時。
選擇的起步並不是白茶,而是巖茶。
當時我們的初心很簡單,為的是給茶友們分享性價比高的巖茶。
後來,逐漸接觸了很多天心村茶農。
比如,經常出現在文章裏的武夷山胡歌,武夷山於和偉,慧苑組的壹位姐姐,小竹林的老朋友……
近些年,咱們接連推出的水簾洞肉桂、水簾洞高叢水仙,牛欄坑肉桂,水簾洞梅占,正巖坑澗肉桂等爆款,是胡歌家出品。
而慧苑坑大戶的於和偉,每年他家的慧苑老叢水仙,慧苑老叢鐵羅漢,慧苑肉桂等,同樣是經典。
這些純正,頂級,正巖核心山場的好茶。
每年我們都以大多數茶友能接受的價格,優惠分享。
為的是讓大家能體驗到,正巖核心山場的好茶,它們是怎樣的滋味風采?
以胡歌家的“牛肉”為例,與他壹尺之隔的鄰居山場。
明明是山場相近,原料品質相似的牛欄坑肉桂,定價可要高出壹大截。
相比下,他們家的“牛肉”,確實更良心價。
現在的大背景下,能堅持這點,的確得給他點個贊。
往白了說,整個巖茶市場的長遠發展,壹味的走天價炒作路線,曲高和寡,並非長久。
實打實的分享,引導喝巖茶的人, 回歸到茶葉本身的香氣、滋味,才是可行之路!
不然,當壹個新人明明是喝不懂茶。
卻下意識的懷疑到自己的茶葉買太便宜 。
用有限的經濟收入,去博無限的天價茶,註定會喝茶喝到心累。
長期以往,誰喝得起巖茶,誰還敢喝巖茶?!
聊回正題,排除茶葉買得太便宜的影響。
到底是什麽原因,會讓新人覺得巖茶喝起來都是壹個味呢?
第壹,和喝茶閱歷有關
最開始喝巖茶,不是所有人都能喝得慣。
不像花香馥郁的茉莉花茶,不像清香甘潤的綠茶,不像鮮醇甘甜的紅茶,也不像鮮香醇爽的白茶。
喝焙火的巖茶, 離不開壹定的接受門檻。
如果妳在之前,從來沒喝過武夷巖茶,沒喝過水仙、肉桂、大紅袍等當家品種。
壹上來,就之前選壹泡焙火足的新茶。
那麽,很容易因為喝不慣,火味重,滋味重,不適應。
從而,覺得巖茶嘗起來好像都壹樣。
就像讓壹個滴酒不沾的人,直接喝伏特加、朗姆酒、威士忌。
度數高,酒味烈,hold不住,壹口就喝暈,當然就覺得,它們好像都差不多。
實際上,在老茶客眼裏,完全不是壹回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不懂喝,不會喝,自然覺得它們都是壹個樣。
對此,建議新茶友在剛入門時,先從火功輕壹點的茶,開始喝起。
之前壹直喝綠茶,茉莉花茶,紅茶,清香型鐵觀音的朋友,選輕火,中輕火開始嘗試。
慢慢入門,逐漸嘗試,更能領會巖茶的風味美妙。
第二,不會泡,不會喝
很多茶界小白,他們喝不懂巖茶,不單單是喝茶水平的問題。
還和泡茶喝茶的方法,直接相關。
比如,之前有位北方的茶友,過來咨詢巖茶的沖泡。
他提出的問題,著實驚到了我。
他問,“這包成壹小包壹小包的肉桂,每次放多少茶合適?我都是分成3、4泡,還覺得味道有些濃。”
再進壹步了解,才發覺茶友是用大壺直接泡茶,每次只放壹撮幹茶條索。
原本用蓋碗沖泡,8克壹次壹泡的茶,硬是被分成了3、4次沖泡。
茶具不對,投茶量不標準,泡不出標準茶味。
就像,之前在西湖邊,我們用大茶壺泡肉桂。
結果泡出來的湯色,比壹旁的黃酒還要淺。
同樣的巖茶,泡出來的風味完全大失水準。
大壺泡茶,茶少水多,大口喝茶,只求解渴,囫圇吞咽,不求細解。
泡茶與喝茶方法沒對選,自然會讓妳覺得,巖茶喝起來差不多都壹樣。
第三,買到焙成炭的巖茶
焙火時下手太重,將巖茶直接焙到炭化。
喝這樣焙死的茶,也會讓妳覺得巖茶都是壹個樣——濃濃的炭味。
並且,還會讓新手對巖茶留下不好的印象。
重口,煞口,濃烈, 不香不好喝。
為身心健康著想,焙成炭的病火茶,不建議喝。
當妳在泡茶時,遇到條索泡不開,炭化僵硬的巖茶。
別在苦惱於,自己新人壹個,hold不了巖茶的滋味。
事實上,這是買茶踩雷了!
第四,巖茶的品種特征不明顯。
武夷巖茶的品種很多,除了常見的水仙、肉桂、大紅袍三劍客外。
還有四大名叢,古老名叢,黃觀音, 金牡丹等新培育的品種,外地引進的金萱、佛手等。
各式各樣的品種,應有盡有,琳瑯滿目,眼花繚亂。
不同的品種之間,風味特征不同。
比如, 肉桂擁有特立獨行的桂皮香, 湯感微微帶有辛辣。
而水仙的蘭花香清雅,達到60年樹齡的老叢,木質叢香凸顯,湯感極醇。
不同品種的巖茶,個性相差甚遠。
如果妳感覺,喝到的巖茶好像都壹樣。
那麽很可能是買到品種特征不顯,工藝有敗筆的巖茶。
像遇到壹泡帶有濃烈梔子花香的肉桂,別說新手喝起來,覺得它們都差不多。
特別香,還有點苦。
連喝茶多年的老茶客,也會喝錯。
以為它是黃觀音,而絲毫沒有往肉桂那,去聯想!
入門喝巖茶,被別被天價茶的標價嚇壞。
也千萬別,在妳還沒開始喝茶前,就被巖茶的高價洗腦。
動不動就覺得,巖茶非高價天價貴價,不能喝。
這樣,純屬是被巖茶的定價捆綁。
同時也與喝茶的初衷,背道而馳。
喝茶,喝的是茶味,不是RMB。
認真喝,多對比,多請教。
選對適合的巖茶沖泡方法,蓋碗泡,沸水泡,快出湯,徹底瀝幹。
倒出茶湯,小口細啜,慢慢感受壹款茶的滋味,在唇齒間蔓延。
多嘗試幾回,長此以往,逐漸提高喝茶段位。
屆時,自然能順利擺脫新手身份。
駕輕就熟,輕松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