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時間簡單聊聊,升降散。
這首方子,壹開始的時候運用比較少,現在很多發熱,腫瘤,頭痛,帶狀皰疹,我運用比較多,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升降散,是楊栗山由賠賑散變化而來,對於賠脤散,張良佐評價說“此藥計重壹錢八分二厘五毫,下咽即蘇,半日全愈,全活者不可勝計”
升降散由:白僵蠶酒炒,全蟬蛻,姜黃,大黃組成。
雖然只有四味藥,確實是完美體現了清陽升,濁陰降的思路運用。
升降散,升則解表,降則解裏,雖然名叫升降,但是也有雙解之義。
僵蠶與蟬蛻為氣分藥,升陽中之清陽,其中第壹個“陽”字是指氣分。
也就是說,僵蠶與蟬蛻升氣分中之清陽。姜黃與大黃是血分藥,降陰中之濁陰,其中第壹個“陰”字是指血分。
也就是說,姜黃與大黃降血分中之濁陰。壹升壹降,調和氣血,暢通三焦氣機,***奏解郁宣透,降火泄熱之功。
升降散是攻邪之方劑,主要用於實證、熱證。
攻邪常用汗法、吐法、下法,而升降散攻邪是用升降法,不用汗法、下法。
用僵蠶與蟬蛻,意在透邪氣於外,引清陽上達,而不是強發其汗。
用姜黃與大黃,意在涼降郁熱,而不是強通其便。升則解表,降則解裏,雖然名叫升降,但是也有雙解之義。
僵蠶、蟬蛻作用是升,將氣分中的清陽升上去。姜黃、大黃作用是降,將血分中的濁陰降出去。
升降散壹般常用劑量是:僵蠶8~10克,蟬蛻4~6克,片姜黃8~10、酒大黃5~6克。用藥量輕,意在調理氣機,而不是發汗與瀉下,可以避免用藥量過重致郁之弊。
升降散主治表裏三焦大熱。
表裏大熱是指:表證見“憎寒壯熱,頭痛,骨節酸痛”的癥狀,裏證見“口渴飲水無度,口氣如火,煩躁不寧”的癥狀。
三焦大熱是指:上焦證見“頭面碎腫,咽喉腫痛,痰涎壅盛”的癥狀,中焦證見“上吐下瀉,嘔如血汁,丹毒發斑,雷鳴腹痛”的癥狀,下焦證見“舌卷囊縮,腰痛如折,大便火瀉,小便淋澀”的癥狀。
升降散應用範圍廣,凡是以熱為主,兼挾風、濕、痰、瘀所致者,具有陽、熱、實性質,以郁為病機特點的表現為肝肺、脾胃氣機升降失常的壹類病證,均可以辨證用升降散。
升降散應用範圍非常廣,內外兒婦各科都用之,使用升降散的原則:
凡是以熱為主,兼挾風、濕、痰、瘀致病者,具有陽、熱、實性質,以郁熱為病機特點,表現為肝肺、脾胃氣機升降失常的壹類病證,均可以辨證用升降散。
我在臨床中發現這段時間的小孩,舌象都是郁熱的,那麽就可以用升降散。
看這個舌象:
昨天發燒,壹天低燒,現在發燒38.5,咳嗽有痰,不鼻塞,不流鼻涕,不怎麽出汗,喉嚨不痛,咳嗽時偶爾會痛,大便有點幹。
柴胡10g,黃芩6g,陳皮10g,竹茹6g,枳殼6g,茯苓10g,連翹6g,白術6g,厚樸6g,蘇梗6g,姜半夏10g,山楂10g,麥芽10g,神曲10g,石膏45g,蟬蛻6g,僵蟬6g,1劑熱退。
再看壹個:
柴胡15g,黃芩10g,神曲6g,山楂6g,連翹6g,陳皮6g,茯苓10g,白術10g,蟬蛻3g,僵蟬6g,石膏45g,薏仁10g,杏仁3g,淡竹葉3g,1劑熱退。
這就是典型的郁熱,取升降散之意,升降恢復正常。
近壹年,不單單用在發熱,同時運用在腫瘤疾病上也取得不錯的效果。
有個直腸癌的阿姨,辨證運用後目前控制很好。
我們全國經方實戰醫生群師兄,運用治療腫瘤,效果明顯。
近期治療壹個胃癌老年男性患者,印戒細胞癌,家人不同意手術及化療,找我純中醫治療,以升降散加味,3個月,復查了胃鏡,病竈提示無癌細胞了。
在近期還有個中風的,以前我只是用大黃通腑,現在加入了升降散,效果也是明顯的提升。
今天分享升降散的運用,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期望師兄師姐能夠更好的運用升降散,擴大升降散運用範圍,認識升降散病機,幫助到我們身邊的患者。
也希望能夠收到妳們運用升降散的體會及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