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洋芋的故事

洋芋的故事

洋芋,可能稱之為馬鈴薯更確切壹些,因為它確實酷似馬鈴鐺的形狀。叫洋芋,更多說明,它是壹種外來物種,而土豆、這薯那薯又是另壹種叫法。

就像人壹樣,有小名、大名、再還有官職名、綽號、筆名等,然而,叫過來,呼過去,也還是同壹個人,妳還是妳,就只有壹個不變的妳,重點的只是通過稱呼區分彼此。

也正如作家許地山筆下的落花生壹樣,洋芋的果實也是深埋在地底下,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壹見就生愛慕之心。

查看最早的歷史記錄,遠古時代,人們也只是將洋芋的花作為壹種觀賞植物,後來,隨著時代變遷,慢慢的才發現它深埋地下的塊莖還可以吃。

而第壹個吃土豆的人,據歷史的記載‘’在歐洲的瑞士有壹個斯文遜,他長得壹點都不好看,骨骼很粗大但是很靦腆,他的下巴還長了壹道非常惡心的溝壑,小朋友都不太敢靠近他,就是這樣的壹個其貌不揚甚至有點讓人敬而遠之的男人,是第壹個試吃了土豆的人。‘’是啊,就是這樣壹個其貌不揚的人,就是這麽壹位孤獨者,帶我們吃到了土豆。也是應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洋芋矮矮地長在地裏面,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且每壹壟藤下面,不知道有多少個,多則十幾,少則幾個,忽大忽小,形狀也各異,帶給人的多半是連連驚喜。且更多的是,洋芋沒有嬌貴的身軀,再碰再磕也是想幹無事。

在母親那個年代,時時青黃不接,加之壹大家子,十幾口人,即使所有勞力辛辛苦苦幹壹年,每到冬季,沒有糧食吃的時候還是會不期而遇。有壹年冬天,家裏實在是搜不出壹丁點糧食,看著每天愁眉苦臉的外公,更加之實在餓的不行的肚子。於是大舅和小舅再也坐不住了,選擇壹個風高月黑的夜裏,偷偷的溜到公社裏存放洋芋的窯洞,成功偷出了壹袋洋芋。那時存放洋芋的窯洞離家幾離地,兩個人又不敢走大道,就只能左右橫穿田地,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跤,磕磕碰碰大半個晚上,才好不容易將洋芋搬回家。小舅還因此得了壹場感冒,整整休息壹個禮拜才好。後來隊裏發現洋芋丟了,就挨家挨戶的搜,幸好偷回來的土豆被埋在院子裏,才沒有被發現,因此才逃過壹劫。

要知道,那個年代,如果被發現,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件,是要被通報到鎮上去處分的。壹家人,也就是僅靠著壹袋土豆,摻雜其他壹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勉強熬過了壹個漫長的冬天。每每母親吃洋芋的時候,總會談起這個故事。而每每此時,母親的眼角框裏也總是濕濕的。

慢慢的,等到自己壹點壹點長大,洋芋也就不再是稀缺品,家家戶戶每年都會留出房前屋後的空地種植洋芋。

而烤洋芋也就成為了小時候最好的解饞零食。尤其是每年9月多的時候,新洋芋也到了快成熟的季節。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以種植烤煙為家庭收入的經濟來源,從地裏收回來的煙葉都要在烤煙爐裏烤幹才能出售,烤煙爐也是白天黑夜不能滅火的。於是有空的日子,挖幾窩洋芋,埋進烤煙爐燒火處落下的爐灰裏面。壹邊烤著爐火,壹邊焦急的等待著,時不時用火鉗翻出來,先伸出兩根手指頭,在洋芋上空試試燙不燙,然後壹邊吹手壹邊去捏,看有沒有烤軟。終於,經過壹個多小時漫長的等待,外硬裏軟的烤洋芋就出爐了,扒開外表的黑或灰,急不可待塞到嘴裏,牙齒、舌頭都被燙到了,邊吸溜嘴邊吃,嘴上,牙齒上滿是黑或灰也完全不顧。吃烤洋芋的時光成了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時光如梭,如今,雖說吃洋芋的日子少之又少,但洋芋還是離不開人們的餐桌,或者說人們更離不開洋芋。有兒子的日子,薯條不時的成了兒子最寵愛的零食。,蘸上紅紅的番茄醬,搖頭晃腦壹翻猛吃,但對於自己,口味還是保留在原先的烤洋芋的味道裏,薯條的味道是永遠替代不了的。而由此,我也才了解到所謂的薯條,就是油炸過的洋芋條再加壹些佐料加工而成。經過滾燙油鍋的洗禮後,洋芋還是洋芋,只是來了個華麗轉身,但也因此成為了新寵。

人的成長過程和洋芋相似,不經歷風雨,怎麽見得彩虹,陽光也總在風雨後。新的時代,再以過去的思維方式去生活,則面臨的是被時代的腳步所拋棄,要的就是進"油鍋"蛻變並華麗轉身。

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又壹個新的物種誕生,估計大家也會猜到是土豆網,作為“土豆”的前身——土豆網,它指的是那些拿著遙控器,蜷在沙發上,跟著電視節目轉的人。 “土豆網”名字就來源於“沙發土豆‘’。

而"沙發土豆"的由來是,則是部分業余時間用來躺在床上睡覺、或者抱著電視機守上十來個小時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壹個人長時間坐在沙發上,就如土豆壹樣壹動不動,時間長了,人就像土豆壹樣胖胖圓圓的。

以土豆命名,或者說以洋芋命名,在如今的網絡時代,更被賦予的是人們的壹種生活狀態。

大大小小的洋芋,外表著實樸實無華,甚至更多的是有泥土的殘留,但經歷了不同的時期,從救命主食到零食,再到人們賦予的壹種生活狀態,到底是時代在變,人在變,還是土豆也跟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