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山藥是什麽?

山藥是什麽?

(李誌亮劉玉婷)

山藥,又名懷山藥,是薯蕷科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所在地:河南、山西、河北、陜西等省;山東、河北、浙江、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也有栽培。用塊莖入藥。塊莖含有皂甙、甘露聚糖、植酸、尿囊素、膽堿、多巴胺、薯蕷皂甙I、精氨酸、澱粉酶、蛋白質、脂肪、澱粉和碘。甜味,性平。具有健脾止瀉、補肺益腎的作用。可用於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腎炎、糖尿病、遺精、遺尿、白帶。

壹.形態特征

塊莖直立,肉質,略呈圓柱形,長達1m,果皮灰褐色,須根多,橫切面白色,有粘性。莖略帶紫色。葉對生或三葉;葉呈橢圓形三角形,邊緣3裂至3裂,葉腋常有珠。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長穗狀,葉腋生1-3雌花序;花乳白色,6花被;雄花有6枚雄蕊;雌花花柱3,柱頭2叉。蒴果有3個邊緣,扁圓形或圓形。種子有膜翅(圖14—17)。

圖14—17山藥的形態圖。

1.雄花2。雄花3。良吉的成長4。下部葉5。上部葉6。塊莖2。生物特征。

(1)生長和發育

山藥只有在地溫達到13℃以上才能發芽出苗。以水龍頭為種子,種下後生根發芽;良吉(山藥豆)種植,根先生發芽。在適宜的土壤水分條件下,幼苗可以正常生長。從7月上旬到8月上旬,地上塊莖在葉腋中誕生(Reiyoshi)。8月中旬至9月下旬是地下塊莖快速生長發育的時期,肥水條件必須滿足其需要,才能獲得高產。

(2)環境條件要求

山藥對氣候條件要求不高,性溫耐寒。所有陽光溫暖的平原或丘陵地區都能生長良好。四川在海拔1600m的山區種植仍能正常生長並獲得中等產量,由於山藥是深根植物,需要深厚的土壤,良好的排水和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中性土壤pH最好,pH 6.5-7.5的土壤可以種植,但山藥塊莖在堿性土壤中不能充分向下生長。過酸的土壤容易出現分枝根和根瘤。土質太粘或多沙,低窪地不適合耕種。山藥肥力強,壹般不適合連作。有絲蟲病的土地也不適合種植。

第三,栽培技術

(1)類型

山藥栽培類型較多,河南有太谷、鐵滾、大白皮、小白皮等,其中太谷山藥產量高,塊莖粗短,含水量高,幹燥率低(6-7 ∶ 1)。鐵棍山藥產量略低,品質較好,幹燥速度較高(3-4 ∶ 1)。其他地方種植的山藥,大多是主產區種植的。

(2)土地選擇和整地

最好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陽光充足、排水通暢、酸堿適宜的砂壤土。

山藥塊莖埋藏較深,部分可達1m,土地需要深耕。冬季深耕土地,第二年種植前施底肥,每畝施5000公斤左右的糞肥和堆肥,全部撒在地上,然後仔細翻土至50厘米左右的深度,再耙平。由於南方雨水較多,種植前應將邊界加寬1.3m,以利於排水。北方很少下雨。種植時,每隔4-5行,立即形成高度為10-15 cm的壟溝進行灌溉。此外,北方也采用壟作種植。

(3)育種方法

山藥的育種方法有兩種,壹種是用龍頭(蘆頭)育種,壹種是用良吉(山藥豆)育種。

1.領先復制

龍頭就是塊莖頂端帶芽的1節點。山藥采收時,選擇頸短、頸壯、不分叉、無病蟲害的山藥,取上端帶芽的1節,長17-20厘米作為種子(即龍頭)。第二年種下水龍頭大概還有半年的時間,壹定要妥善保存,以免腐爛。在南方,水龍頭采集後,放在室內通風處6-7天;在北方,白天可放在室外高粱稭稈筐上4-5天;蒸發表面水分,愈合橫截面,然後放入地窖(北方)或幹燥的角落(南方);壹層水龍頭,壹層微濕的河沙,大概2-3層,上面蓋著草,防凍保濕。存放時要經常檢查。如果沙子太濕,要及時更換,直到拿出來種植。

龍頭是山藥田間生產的主要繁殖材料。每個山藥每年只出壹個絲錐,還有各種損耗。所以,抽頭數是逐年遞減的。在栽培中,tap逐年變細變長,產量下降,不適合作為育種材料,需要更換為Reiyoshi培育的tap。

2.良優育種

收割前,散落在地裏的Reiyoshi會被收集整理,然後存放在木桶或竹籃裏。南方三月播種(北方四月)。播種前,在整塊土地上做壹道壟。南面開壹條寬1.3m的高壟,北面起壟。在邊緣挖溝,距離20-27厘米,深度5-7厘米。以3-5—7厘米的間距播種1粒Reiyoshi。播種後,施入人畜糞便和草木灰,然後用畦平覆土,略壓。

15-播種後20天出苗。幼苗出土後,註意除草、淺中耕、施肥2-3遍。幹燥時澆水。65438+10月下旬幼苗枯萎時,收集剩余種子後,剪去藤蔓,挖出根部(稱為種子),將挖出的種子通過植物選擇儲存起來(方法與龍頭相同);南方也可以留在土裏不挖,挖出來第二年再種。

禮義培育的種子質量與禮義的大小有關。禮義栽培的種子大,種植率高。用禮義培育的種子也小,種植率低(表14-30)。因此,我們應該選擇更大的種子。

表14—30良吉大小對培育秧苗產量的影響

在大田栽培中,1-2年(播種後第二年)栽培的種子產量較高,以後逐年下降,4-5年必須更換全部栽培的種子,所以4-5年栽培的種子只能用於生產。

不同繁殖材料與山藥產量密切相關。用播種機播種的產量高於用龍頭播種的產量(表14-35)。大粒種子的產量高於中小粒種子(表14—31)。粗龍頭的種子產量高於細龍頭的種子產量(表14-32)。

表14—31種子大小對山藥產量的影響

表14—32絲錐厚度對山藥產量的影響

表14-35柱子和藤蔓產量對比

(3)種植

南方在3月種植,北方在4月中旬種植。種植前,在邊緣挖壹條距中心30cm、深7cm的溝;;然後將花盆或水龍頭水平放入溝中,距離芽口20厘米。每條溝最後壹條的芽口要倒過來,使其與前壹條平行,頭尾在壹端(圖14—18)。種植後,每畝向溝內施入人畜糞尿約1600kg,然後覆土至與畦平。

圖14—18山藥種植方法示意圖。

山藥適當密植可以提高產量(表14-33),但部分地區產量不高,壹個主要原因是種植密度不夠。

表14-33種植密度對山藥產量的影響

(4)現場管理

1.中耕除草施肥

苗高30cm左右,中耕除草。行間淺鋤,註意不要損傷種植和折斷莖蔓,並再次追肥,每畝施人畜糞便2500—3000公斤。之後如果能拔雜草,因為莖藤封閉,不適合中耕。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再施壹次追肥。因為山藥喜肥,適當增肥是山藥增產的重要措施(表14-34)。

表14—34施肥對產量的影響

樹立支柱

第壹次中耕除草施肥後,每株旁邊插壹根柱子,南邊用小竹小樹枝;北方用的是稻草,長約2 m,相鄰兩排的四根柱子頂端綁在壹起,防止被風吹倒。與此同時,莖和藤蔓應被引向柱子。根據實驗觀察,如果讓藤蔓在沒有支撐柱的地面下生長,藤蔓會纏繞重疊,通風透光差,下部葉片大部分脫落,大大減少了光合作用的綠色面積,從而嚴重影響生長,單位面積產量低(表14-35)。

3.灌溉和排水

在萌芽初期和7-9月的旺盛生長期,山藥要保持壹定的土壤水分才能生長良好。北方少雨,土壤幹燥。種植後要澆水1次,以利於出苗。如果生長期土壤幹燥,塊莖扁薄,產量低,質量差;土壤水分過多也會影響塊莖生長,甚至導致死亡。

(5)病蟲害及其防治

1.炭疽病

(鼠疫桿菌)

危害莖葉。病葉有褐色微凹斑點和不規則輪紋。雨季是非常有害的。防治方法:清除殘株和病葉,集中焚燒;移栽前可將種子浸泡在1: 1: 150-200倍的波爾多液中5-10分鐘;發病期噴施65%代森鋅500倍溶液或800-1000倍溶液。

2.褐斑病

(山藥柱孢菌。)

受害葉片褐色,不規則,後期病斑穿孔。這種疾病在雨季危害很大。防治方法:清理場地,處理殘株和病葉;旋轉;發病期可用50%瑞福黴1000倍液噴霧防治。

3.蓼葉蜂

(布蘭諾坎帕種。)

幼蟲灰黑色,是危害山藥的專屬害蟲。5-9月集中在山藥葉片背面,以葉片為食,吃光全株大部分葉片,對產量影響較大。防治方法:幼齡時噴灑90%敵百蟲1000倍液。

第四,收獲和加工

(1)收獲

當種植年份的6月5438+00地上部分死亡時,即可收獲。先把柱子和藤蔓壹起拔起,抖落藤蔓上的Reiyoshi,收集掉在地上的Reiyoshi。從地界壹端開始,先挖深溝,依次小心挖出山藥塊莖,防止挖壞;還要註意保護水龍頭不受損壞。挖好後,就地掰下種植用的龍頭,單獨運回。如果調好雨,畝產可收良薯250-500斤,鮮薯1200-2200斤。

(2)加工

塊莖運回後應及時處理。將塊莖洗凈,浸泡在水中,用竹刀或玻璃片刮去外皮。剝皮後立即放入熏爐中用硫磺熏蒸。每100公斤鮮山藥用0.5公斤硫磺熏蒸20-30小時。塊莖變軟後,取出曬幹或炕曬,直至完全幹透,即打頂。幹燥時溫度控制不要太高,40-50℃為宜,以免燒焦或空鼓。南方雨水多,土壤水分高,塊莖含水量高,幹燥率低。壹般6kg鮮山藥加工幹燥後,可獲得1 kg毛條。1kg陀螺在北方3-4 kg鮮山藥即可獲得。壹般畝產最高200—250公斤。高產可達350-400公斤。

產品質量要求是堅、白、粉、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