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夏季養生小妙招

夏季養生小妙招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壹種醫事活動。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夏季養生小妙招,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夏季養生小妙招1

 1、飯熟後要先放涼

 現在,人們有了電飯煲煮飯省了很多步驟,但是在養生方面來講這些缺失的步驟對於人體的健康其實很重要。稻子是生活在水中的,它是帶著濕氣的,如果用電飯煲來做飯就會有更大的濕氣,而帶濕氣的米飯進入胃部裏面,會增大了脾胃的運化難度,濕氣滯留在人體之中就會帶來無窮的危害。因此,在做飯時,飯熟了之後就應該打開蓋子,讓飯透透氣,稍稍冷卻,等濕氣散去之後再吃。如果可以的話,不要天天都食用米飯,可以米飯與面食交叉著吃,這樣就可以減少濕氣的堆積。

 2、不穿露臍、露背裝

 很多女生壹到夏季就喜歡穿著清涼,露臍、露背,雖然這樣可能會涼爽,但也會讓寒涼之氣悄然進入人體內。對於肚臍保護非常重要,小腹要經常保暖,避免寒氣入體,刺激脾胃。另外,夏天最好少吃冰凍寒涼的食物,尤其是在月經期間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註意保暖,這樣才能對付濕邪。

 3、調整生活作息。

 濕邪過重的人,在早上起床的時候就會覺得頭暈、腿肚發酸。而在排便的時候,大便會出現排便不暢、容易粘附在馬桶上,小便的色、味就會特別重。這都是因為濕邪入體。脾虛的人,舌苔會很厚,舌頭兩邊沒有鋸齒狀的齒痕,而且舌頭很胖很大。有時候,咀嚼或說話是會不小心咬到舌頭,這就表示出現了脾虛濕熱的情況了。

 應對以上問題,最佳的方法是調整飲食結構與生活作息。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至少7小時,給身體壹個自我修復的過程,另外在出現以上情況的`時候,飲食上要註意清淡,少吃生冷或煎炸食物。

 4、站養生樁。

 站養生樁是如今調整身心最簡單、安全的方法。它能夠在根本上消除陽虛所導致的各種身心問題,比如,健脾、祛濕。

 方法:

 1、兩腳保持與肩同寬,雙手抱胸前,呈抱球的姿勢,雙腿同時彎曲,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全身都要放輕松。

 2、在站養生樁的時候,可以在心中冥想,到感到自己的手掌心有壹種酸麻的感覺時,將胳膊舉高或放低,高舉時不過眉,放低時不過肚臍。兩只手可以左右調整位置。

 註意:站樁時間不宜過長,要循序漸進,初學者站10分鐘就可以有效果了,之後可以漸漸加長時間。

 夏季養生小妙招2

 祛濕:藿香泡點防暑飲

 對於經常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來說,可以將藿香、菊花、白茅根各3g,薄荷2g,烏梅1枚,壹起放入杯中,加350~450mL開水,加蓋悶泡30分鐘代茶飲,具有芳香化濕、清熱生津的作用。如果是4歲以下的兒童,可以將藿香、生山楂、荷葉各2g以及白茅根5g,壹起放入杯中加500mL開水,加蓋悶泡30分鐘後代茶飲,芳香化濕,清熱生津的功效也不錯。

 清熱:三款藥膳換著吃

 炎熱夏季容易“上火”,出現咽痛、煩躁、失眠等不適,三款清涼藥膳換著吃。比如清涼綠豆湯,準備綠豆30g,蘆根9g,生甘草3g,先將蘆根、甘草用紗布包好,加水適量與綠豆同煮5~10分鐘,去藥包後飲用就可以了。二豆薏米粥也是不錯的選擇,做法也很簡單,將赤小豆、綠豆、薏米、大米適量,壹起下鍋煮粥食用即可。此外,還可以做壹些有清熱解暑功效的涼拌菜,如鮮馬齒莧、鮮魚腥草、鮮穿心蓮、鮮紫背天葵、鮮蘇葉、鮮薄荷等,清水洗凈後用開水焯壹下涼拌著吃。

 開胃:防暑和胃飲

 夏季溫度高,天氣炎熱,人們適應不了外面的溫度,所以人們壹般喜歡呆在空調屋裏,穿梭於空調與悶熱環境中,冷熱不調,罹患夏季暑濕感冒。或者通過大量喝冰鎮啤酒、吃冰激淩等方式來消暑,最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沒有胃口吃飯等。

 這時不妨泡壹杯具有解表祛暑、調和腸胃的功效的防暑和胃飲,準備藿香、香薷、穿心蓮各3g放杯中,加350~450mL開水,再加入2片生姜,加蓋悶泡30分鐘後代茶飲。特別適用於經常在空調環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以及平時貪涼飲冷過度的人。

 夏季養生小妙招3

 1、不要過早開空調

 夏天剛到,就早早打開空調,最容易患上自律神經失調癥,其癥狀是感覺腰腳冰冷、頭痛、渾身沒力氣等。

 2、讓身體出出汗

 我們都知道壹天當中最熱的時候是從上午11點壹只到下午2點這段時間,雖然很熱,但是這段時間也是可以利用的。

 這個時間段多到戶外走走,能幫自律神經進行體溫調節,隨著氣溫逐漸上升,身體也能漸漸適應屋外的熱度。

 3、少食多餐

 壹頓飯吃的東西越多,為了消化這些食物,身體產生代謝熱量也就越多。特別註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們產生的代謝熱量尤其多。

 4、溫水沖澡

 使用稍低於體溫的溫水沐浴,特別是在睡前進行。雖說沖涼水澡聽起來很誘人,但是身體會在涼水澡後產生更多的熱量以彌補沖澡時失去的熱量。

 5、控制甜飲

 壹般含有壹定的糖分的食物在緩解疲勞方面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如果您喝的過多含有糖分的飲料的話是非常容易導致吃不下東西的,還會讓您在這個苦夏的癥狀更加的嚴重。

 熱茶是最佳飲品。它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使體內多余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

 6、穿棉質服裝

 穿上輕薄的淺色棉質衣服,合纖維衣料容易鎖住熱量,而棉質衣服利於排汗,汗水的蒸發又能使妳感覺更加涼爽,淺色衣服還能反射更多的陽光。

 7、三大時段註意補水

 夏天到了,應該把每天喝1.8—2.0升水作為目標。這個季節有三個時間段最容易缺水,分別是起床時、睡覺前、洗澡後,應註意適時地給身體進行水分補給。

 8、睡眠要充足

 睡眠的質量對解除“苦夏”十分重要,臨睡前1小時左右,還可采用食療催眠,如喝點牛奶等。

 9、吃鰻魚

 為了抵禦苦夏,日本人有多吃魚少吃紅肉的習慣,尤其是鰻魚,它肉質柔軟、容易消化,最適合夏天食用。

 夏季養生小妙招4

 01、飲食養生

 夏季氣候炎熱,是體力消耗最大的季節,由於出汗多、體內水分減少、體溫升高,導致機體對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水等營養素的需求增加。

 適當增加酸味食物:

 夏季汗多易傷陰、丟失津液,食酸能斂汗、止泄瀉。常見酸味食物包括番茄、檸檬、山楂、烏梅、葡萄、獼猴桃、菠蘿、芒果等。在制作菜肴時宜適量加點醋,不僅增加風味,同時還具有殺菌、增加食欲以及保護維生素C的作用。

 適當增加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算不上什麽美味,許多人不喜歡,但它卻是夏季的健康食物。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堿有助於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常見苦味食物包括苦瓜、苦筍、茴香、生菜、芹菜、萵苣、杏仁等。另外酌量飲用啤酒、淡茶、咖啡、可可等苦味飲料,可以清除人體內心的煩惱,還有助於增進食欲、健脾利胃。但是,吃苦味食物也要因人而異。壹般說來,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多虛弱,故不適宜過多食用苦味食物。

 多吃清淡食物:

 夏季飲食應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補充微量營養素,又可以解暑。清淡的實質是少油,而絕不是不沾葷腥。因此,夏季也應保證蛋白質的攝入,尤其是魚、蝦、瘦肉、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質占到總蛋白質壹半為宜。可以多喝些清熱降暑粥,如綠豆粥、荷葉粥、蓮子粥、薄荷粥等。

 別忘補鹽補鉀:

 夏季出汗多,體內丟失的鹽分就比較多,因而要註意適當補充鹹味食物。此外,出汗多也會導致體內鉀離子的丟失,容易出現疲乏無力、食欲下降等癥狀,所以多吃壹些新鮮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荔枝、草莓、杏、芹菜、毛豆、大蔥等,有助於保證人體鉀的充足。

 註意補充維生素:

 夏季出汗多,除了丟失無機鹽外,還容易損失維生素,尤其應該註意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的補充。維生素B1的主要食物來源為糙米、小麥胚芽、豬肉等維生素B2的主要食物來源為牛奶、乳酪、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的主要食物來源為新鮮的蔬菜水果。

 補水:

 最好飲用白開水,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飯前1小時喝壹杯水,有助於解除腸胃脫水的現象,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欲,還不會因過多的稀釋胃酸而影響食物的消化。

 02、運動養生

 夏季人體能量消耗大,運動要掌握好時間和強度。早上鍛煉不宜過早,以免影響正常睡眠;鍛煉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能量消耗過多;運動強度不宜過大,建議采用慢跑、快走、健身操、遊泳、瑜伽等有氧運動。運動後不要馬上喝冷飲降溫,因為在身體溫度很高的情況下喝冷飲對腸胃有損害。運動後最好的飲料是溫淡鹽水,可以分少量多次飲用。

 03、起居養生

 夏季炎熱幹燥,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和濕度有利於睡眠,溫度控制在20℃-24℃、濕度在50%-70%為佳。睡眠時間在6.5-8小時為宜,過長過短都不好。對晚上睡眠質量不高的人來說,中午小憩壹會可以作為壹種補償,但午睡時間最好在0.5-1個小時左右,不要過長。

 04、防暑降暑常識

 夏季酷熱難當,容易出現心情煩躁、心神不安。夏季精神養生,主要是指養心,壹定不能忽視主觀上的調息靜心。可以多聽壹些舒緩的音樂,適當的晨練,盡量避免煩躁、憤怒等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