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魚翅簡史
壹般認為吃魚翅始於明朝。經常引用的是《本草綱目》(初版於1590)中的壹句話:
“(鯊魚)背上有環,腹部下面有翅膀。又好吃又肥,南方人都很珍惜。”
明代關於魚翅的記載較多。比如《潛在的確定性》壹書中也有這樣壹段話:
“湖(胡,或憂頭)鯊青,背上有沙鰭,皮浸,絲作絲,亮如銀。”
但從下面兩段話來看,似乎還有討論的余地。壹是《金瓶梅·花刺》第55回,當管家在蔡京的官邸招待西門慶時,他說了這樣壹段話:
“都是珍貴美味,燕窩和魚翅是絕佳的晚餐。只是沒有龍肝鳳髓。”
花刺寫於何時不得而知,但這本書是按照(1617)年的順序寫的,它寫於更早,或者說早於《綱要》的第壹次出版。還有壹點就是明熹宗(1621-1627)喜歡吃魚翅、燕窩、鮮蝦、蛤蜊做成的“壹品鍋”。這些都證明了,到了明朝,魚翅搬到了皇宮,官位成了常備股。
最早的是《宋會要》,記載了從海外和福建進口魚翅的情況。
清代關於魚翅的記載較多。1813《調理疾病與飲食之辯》壹書說,“(鯊魚)的翅膀剝去外骨,潔白如絲,不甘心,味極淡。”作者張穆似乎對魚翅的味道知之甚少。1765出版的《本草綱目》作者越學越像專家。他說:
“今天可以是最喜歡的產品。設宴的話,壹定要把它定為珍寶。其翅幹成片,有大小,率三。掩護脊柱翼壹,劃動翼二。煮的時候,硬骨頭去掉了,軟刺金黃如金。雞湯是最美味的。張、全熟,采純軟刺,做成丸子,如胭脂餅,金黃可愛,不如叫沙刺。”
現在魚翅比較常見,常用於各種菜系,但只用於宴席。
魚翅的烹飪應用
魚翅被視為珍寶至少有三個原因:壹是產量不多,我國僅在福建、廣東沿海生產,數量少,不得不進口壹些;第二,食材壹定要高檔,因為它沒有明顯的味道。如果玩的是新鮮食材,味道和嚼蠟壹樣;第三,烹飪工藝復雜,往往成為廚師技術水平的標誌之壹。
中國各地烹飪魚翅的手法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六大流派,即粵、潮、川、京、揚、湘。各有特色,各有各的魚翅菜。盡管有溝通和融合,但仍有差異。比如粵菜做魚翅,壹定要用菱角粉勾芡,可以讓湯汁滑而不膩,而菱角粉沒有這樣的效果。另壹方面,在粵東,燉魚翅很重要,李晴鈔《粵閩人吃魚翅》壹文中寫道:“粵東宴席中最重要的菜是荷包燉魚翅,價格昂貴,每碗十幾塊錢。福建人低人壹等。”
至於調味,魚翅適應的口味很廣。它本身對味道並不挑剔,取決於食材。
做頭發的手法也不壹樣,廚師都有自己的方法,可以列舉很多。忽略。
在舊法中,有些足以參考。為了便於討論,列出了幾個供研究。首先是《隨園食單》:“魚翅難腐,煮之需兩天。使用方法有兩種:壹是用好的火腿和雞湯,加入鮮筍和冰糖煨,也是壹種方法;壹種是把蘿蔔絲和雞湯串在壹起,打碎魚鱗和翅,混合起來浮在碗面上,讓吃的人認不出是蘿蔔絲還是魚翅。這是另壹種方法。用火腿的要少湯;用蘿蔔絲的唐壹多,總是以和諧柔和為主……”
第二部是《調鼎集》,有兩段:“魚翅拖蛋黃。鹿筋燉魚翅。雞冠油燜魚翅。蛤蜊燒魚翅。魚翅核桃...蟹肉肥條炒魚翅。野鴨燒魚翅。米果(北方叫米粉——指南)燒魚翅。將魚翅脊切成條狀,加入鴿子蛋...魚翅壹定要和食材壹起燉才能入味,每碗半斤,還有醬油和酒。”
“魚翅裏子:...甲魚,雷菌裏子。魚翅絲襯火腿、雞皮、去骨肥鴨...鴨皮,肥條炒魚翅...面條魚燉魚翅……”
只選擇了第二段的壹部分。三是“食味準備”,其中有以下涉及魚翅的文章:“只要魚翅被濫用(腐壞),就不要送。送來的話,很難聞。”“黃肉翅的魚翅最好。翅膀做的好,做的最差。”“揚州廚師做的魚翅最好吃;保定緊隨其後;天津第二。”"妳必須用糖來燉魚翅."
此外,本書列舉的“今日八寶”中還有魚翅。
第四個是“飲食說明”,有兩篇:“魚翅洗凈煮熟。千萬不要單獨撕絲,最好帶肉,而且不能太小。並且可以和頭雞、頭鴨壹起使用。湯宜清不宜濃湯,酒漿不宜醬油。”
“如果法治是幹凈的,就把它切碎,和肉、雞絲、發酵酒、醬油拌在壹起。”
這些人物都是清朝的,可以反映出當時對魚翅的認識和烹飪技術的水平。其中,很明顯存在壹些認識上的矛盾和不壹致。
現在雖然有制作方法的流派,但制作步驟大致相似。主要有兩大類:壹類是三部曲,即制作、燉煮調味、烹飪成菜;另壹種分兩步,即制作和燉煮。這兩種類型都必須調味,要麽是配料的味道,要麽是湯的味道。做菜沒有確定的方法,完全看各種技術水平的發展。
魚翅的營養與食療
魚翅當菜吃,不是它的原味,而是它嫩滑綿軟的口感。這種味道濕潤、舒適、清爽,真的是飲食中的壹種享受。
這是因為魚翅是從軟骨魚的鰭上取下的軟骨。軟骨是壹種具有輕微彈性的堅韌組織,由軟骨細胞、纖維和基質組成。有機成分主要包括軟骨粘蛋白、膠原蛋白、軟骨硬化蛋白等多種蛋白質。魚翅軟骨含有較多的膠原蛋白,看起來像肌腱,所以又叫翅腱,受熱後能膨脹軟化,甚至加深凝膠。所以制作時要適當掌握好溫度和時間,使硬度適中,此時口感最佳。
這種味道受到人們的欣賞和追求,被列為珍品。很多類似的烹飪材料,如魚皮、魚唇、燕窩、海參、魷魚、牛筋、銀耳等。,也有同樣的特點,或被列為“八寶”或被視為高檔原料。味道是《藥傳》中美食的重要因素,對人的食欲有重要影響。食欲狀態好,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很大作用。這或許應該作為魚翅的壹個優點。
至於魚翅的營養價值,雖然幹魚翅含有高達83.5%的蛋白質,但由於缺乏色氨酸,它是壹種不完全的蛋白質,所以吃了以後不能在人體內發揮作用。所以如果不采取措施補充色氨酸,營養意義並不大。烹飪應用中最好的輔助措施是選料,魚翅必須添加配料才能入味。壹般是禽肉、蝦、蟹等。都含有較多的色氨酸,搭配魚翅,讓它們味道鮮美,彌補了色氨酸的不足。這種兼容早就開始了,可見中國烹飪固有的科學性;所以魚翅的高蛋白營養價值值得壹提。
在應用實踐中,中醫對魚翅的治療作用有所認可,認為其味甘鹹,能益氣、開胃、補虛。中醫認為,魚翅能滋潤水分、增進食欲、化痰消魚積、補五臟、強腰力、益虛損結核。《調鼎集》也說:“魚翅常與黃花菜、肉絲同食,對人有益。”看來進補效果真的不錯,可惜只能偶爾品嘗,那怎麽能經常服用呢?
據現代醫學報道,魚翅含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凝血的成分。如果有冠心病,每天服用1.5-3g魚翅粉,有保護作用。好像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但是怕吃的人可以經常吃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