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菜很多,味道很新鮮。
調料很奇怪,又甜又香。
精致多彩的烹飪。
看到這個描述妳的第壹印象是什麽?會是哪道菜?其實這是對閩菜特色的描述。看完這四句話,妳就基本掌握了閩菜的特點。作為壹個福建人,今天就來介紹壹下家鄉的美食,讓大家看看福建有什麽好吃的。
福建省,簡稱“福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接壤,西北與江西省接壤,西南與廣東省接壤,東南與臺灣省隔臺灣省海峽相望,陸地總面積654.38+0.24萬平方公裏。福建省有9個地級市,分別是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南平、寧德。截至2021年2月,* * *有11個縣級市,42個縣,31個市轄區。
閩菜的起源和發展離不開當地的自然資源。烹飪材料是烹飪的物質基礎,是烹飪質量的保證。烹飪材料對烹飪功能的發揮、烹飪效果的產生和烹飪目的的實現起著關鍵作用。福建位於中國的東南角,依山傍海,氣候溫和,壹年四季雨量充沛。
在其山區,樹木參天,竹子遍地,溪流河流縱橫交錯;沿海地區有很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淺海灘。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美食為閩菜提供了獨特的烹飪資源。當地勤勞的祖先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為後代創造、孕育和采集了豐富多彩的烹飪材料。這裏盛產大米、甘蔗蔬菜、瓜果,尤其是龍眼、荔枝、柑橘等佳果馳名中外。
山澗裏有茶、蘑菇、竹筍、蓮子、薏米,還有麂、山雞、鷓鴣、河鰻、石鱗等山珍海味。在沿海地區,魚、蝦、螺、蚌等海產品常年豐富。據屠本鈞《明代閩中海產誌》記載,鱗介類257種。
現代專家的統計是750多種。在清代編纂的《福建通誌》中,記載“茶筍樹遍天下”,“魚鹽蛤富青翠”。福建不僅有豐富的常用烹飪原料,而且特產原料分布廣泛:廈門的石斑魚、長樂漳港的河蚌、建寧的蓮子、連城的地瓜幹、上杭的蘿蔔幹、永定的蔬菜幹、武平的豬膽幹、寧化的老鼠幹、明溪的肉幹、長汀的豆幹等。,以品種繁多、風味各異而聞名。這些豐富的特產為福建人提供了獨特的烹飪資源,為福建名菜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壹些大眾比較了解的福建菜。
佛跳墻:又名滿壇香、福壽泉,福州名菜,可視為閩菜大師花旦。佛跳墻需要的食材有幾十種,營養豐富,能促進發育,美容,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是很好的滋補品,多次作為國宴主菜。
半月沈江:“半月沈江”是南普陀寺素食館有名的素菜。是以水面筋為主料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熱量食品。炒菜以炒菜為主,味道酸辣。湯菜鮮香。
白展河河鮮:白展河河鮮是福建漢族客家名菜,屬於汀州客家菜。雞壹定是長汀特產的河江,料酒壹定是長汀出產的客家米酒,會讓這道菜香嫩不膩,清香撲鼻,金黃油亮,十分誘人。原計劃原,鮮香,酥爽,滑嫩而不膩。
武夷熏鵝:熏鵝是餐桌宴席上必上的漢族傳統菜肴,屬於閩菜。這道菜產於武夷山地區。在當地挺有名氣的。熏鵝講究色、香、味。鵝肉經過長時間的熏制,融合了茶葉、肉桂、糯米的香味,所以香味持久,濃烈的香氣掩蓋不了麻辣的香味。其營養價值高於雞、鴨、豬、牛等家畜,脂肪含量低。
炒蚵仔煎:炒蚵仔煎又稱蚵仔煎,不是臺灣省特有的小吃。在閩南語地區(閩南、潮汕)自古就有,是常見的家常菜。口感酥脆,餡料順滑。
據說臺灣蚵仔煎是隨著鄭成功軍隊的遷徙以及福建和潮汕移民帶到臺灣省的。現在,臺灣省的蚵仔煎制作工藝與閩南尤其是泉州的蚵仔煎制作工藝高度壹致,成為海峽兩岸人民喜聞樂見的美味。
大黃魚:福建寧德稱之為“大黃魚之鄉”。紅唇黃唇、肉質鮮美的大黃魚被譽為“國魚”,寧德則被譽為“大黃魚之鄉”。寧德大黃魚又名“黃魚”、“黃花魚”,因其肉質鮮嫩,成為寧德人餐桌上的常客。
其實上面說的菜只是冰山壹角,比如我家鄉福建寧德的炒米粉、福鼎豬肉片、炒銀杏、鍋貼。各種海鮮讓人流連忘返,福建人的好客值得妳去壹趟。
說起福建,妳會想到什麽?妳吃過什麽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