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垃圾食品,出去!

垃圾食品,出去!

垃圾食品,出去!大家都知道吃太多垃圾食品對孩子不好,但是媽媽們更要小心垃圾食品也會讓孩子變笨!吃得越頻繁,對智商的影響越大。所以,從吃副食開始,寶寶就要註意避免垃圾食品可能帶來的危害。什麽是垃圾食品?馬偕紀念醫院營養科主任蔡義賢表示,垃圾食品在英文中是指熱量高、味道好,但不具備身體所需營養的食物,如薯片、泡泡茶等。但加拿大認為垃圾食品可以定義為致病性食品,即容易引起疾病的食品。如果定義更準確,垃圾食品可以說是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鈉、單糖、果糖含量高,纖維含量低。

彰化基督教醫院陸機分院營養組組長陳文輝指出,垃圾食品是指高鹽、高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但其他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營養密度低,只能提供空熱量,所以才會被稱為垃圾食品。

國外研究:多吃垃圾食品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因為這些食物只提供高脂肪和高糖分,比如孩子特別喜歡的甜食和甜點,都是高糖分食物;薯條和蛋糕含脂肪過多;李子等腌制零食含糖量和鹽分過高;碳酸飲料含糖量也很高。另外,如果經常喝碳酸軟飲料,會影響鈣的吸收,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作坊裏常見的茶葉也是會讓孩子上癮的垃圾食品。比如奶茶中含有大量糖分,奶精中含有大量飽和油,喝茶會影響睡眠。喝茶自然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情況。

垃圾食品確實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國外也做過類似的研究,調查學齡前兒童攝入垃圾食品的情況。結果顯示,吃垃圾食品多的孩子,智商確實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孩子大腦還在發育的時候,吃太多垃圾食品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因為缺乏某些營養素而影響智力。壹般學齡前的孩子受影響最大,而且直到小學,孩子還在發育,垃圾食品對智商的影響壹直存在,所以在未成年之前,家長要特別註意。

垃圾食品,出去!孩子經常吃垃圾食品,孩子容易多動癥。蔡壹賢主任進壹步解釋說,由於孩子胃容量小,吃了這些垃圾食品後就吃不下其他健康食品,從而造成營養失衡,自然會影響智商,尤其是0-3歲的孩子。大腦在發育,是記憶和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經常吃垃圾食品確實會影響智力,所以在大腦發育階段影響最深,甚至過了這個階段,影響還會繼續,而且垃圾食品還會影響孩子3歲以後的很多器官健康,增加孩子將來患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癌癥、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風險,不僅影響孩子的成長,還會降低孩子的生活質量。

此外,壹些研究報告指出,吃太多垃圾食品會增加兒童多動的機會。垃圾食品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早在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了。孕媽媽愛吃垃圾食品,會增加肥胖、子癇前期、妊娠高血壓的風險,進而影響胎兒健康。超重的胎兒還會增加未來患肥胖癥、癌癥和肺病的風險。除了吃太多的垃圾食品,我不能吃其他有營養的食物。還有壹點就是垃圾食品屬於重口味,有甜有鹹。曾經小時候味蕾容易疲勞,長大後味道會更重來滿足食欲。所以從小養成飲食習慣很重要。

垃圾食品,出去!每周吃三次是有害的。會有多疼?據國外研究調查,只要妳平時壹周吃三次,這個頻率就會疼,吃得越多,危害越大。另外,媽咪要小心,如果孩子從小愛吃垃圾食品,壹旦智商受到影響,以後可能無法回復。

組長陳文輝說,孩子們愛吃垃圾食品,父母應該承擔大部分責任,尤其是許多家庭或父母自己愛吃垃圾食品。另外,孩子無法判斷和控制,垃圾食品口味重,壹吃就容易上癮。如果他們不關註,不關心,孩子可能壹有錢就買,甚至父母也會給孩子買,這樣就很難養成習慣。壹旦他們養成壹種習慣,他們會想在短時間內戒掉它。這壹點已經在實驗中得到證實。垃圾食品會使大腦分泌更多的多巴胺(神經遞質),從而產生幸福感和滿足感。它像吸毒壹樣容易上癮,很難戒掉,但我們還是要想辦法慢慢戒掉。

垃圾食品,出去!改變習慣,需要家長、學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改變孩子的習慣。蔡壹賢主任說,家長自己和照顧者都有責任。比如爺爺奶奶帶孫子。老年人容易味覺差,喜歡重口味,孩子也會沿襲吃重鹹的習慣;在學校階段,學生也會受到影響。學校老師和營養師必須給予適當的幫助,校內福利機構賣給孩子的食物種類也要有所限制。

另外,因為父母工作忙,經常給孩子錢,放學後會在學校附近買東西吃。很多孩子特別喜歡在學校附近買炸雞排和鹽焗雞,或者在超市選熱狗和薯片。這些又甜又鹹的食物吃了會上癮,所以要改變支持的環境,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另壹方面,電視廣告也應該改進,例如買飯時送玩具,甚至鼓勵孩子收集玩具。這種引誘孩子花錢買垃圾食品的方法,也應該提出檢討。食品行業也應該承擔責任。比如為了長時間保存餅幹,它使用了氫化油,氫化油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容易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要知道現在父母少生孩子。如果每個孩子都養得胖胖的,不健康的,國家的競爭力肯定會下降。

垃圾食品,出去!壹步壹步戒掉垃圾食品,教會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大概很難。組長陳文輝建議,我們應該從減少進食的頻率和減少份量開始,例如,每次增加份量。這時候首先要避免,讓習慣慢慢改變,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教會他們如何選擇健康的食物,強調營養均衡的重要性。

父母也可以在家裏制作健康的零食,如鮮奶、酸奶或新鮮果汁。當然,家裏最好隨時有新鮮水果,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蔡壹賢主任也認為,家長可以慢慢放慢頻率,比如壹周兩三次,先換成垃圾食品兩次,健康食品壹次,然後逐漸減少垃圾食品的頻率。

孩子們喜歡吃什麽?其實父母最清楚。建議可以在垃圾食品中加入孩子喜歡的健康食品,不排除孩子。或者自己做零食吸引孩子。比如小姑娘喜歡的草莓酸奶,可以放在透明的碗裏,加入獼猴桃、蘋果、香蕉或者黃瓜,做成壹頓全面的果蔬餐。酸奶中含有不同的益生菌,果蔬對益生菌有益,會使益生菌在體內更好的生長,達到倍增的效果;也可以選擇孩子接受度高的海苔做壹些海苔吐司卷,把孩子喜歡的食物卷在裏面,加入壹些孩子不喜歡的健康食物(比如豌豆苗),讓孩子接受。只要妳巧妙的思考,根據孩子的喜好去做,就可以慢慢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習慣。

能自己在家做零食最好,但是現代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如果妳沒有時間自己做零食,超市現在有壹些更健康的食物可供選擇,比如酸奶、燕麥牛奶、沙拉和水果。此外,還要提醒家長避免邊看電視邊吃垃圾食品。很多家長喜歡邊喝可樂吃薯片邊看電視,對健康的態度就偏向了,孩子自然也就跟著來了,所以有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最好能有所節制。

垃圾食品,出去!選擇健康食品而不是垃圾食品。此外,壹些幼兒園可能在零食的選擇上存在問題,比如把泡泡茶和餅幹作為孩子的零食。組長陳文輝說,事實上,父母可以詢問食物的內容,並提出改進建議。比如泡泡茶,可以用珍珠配鮮奶,避免茶和奶油,或者用綠豆湯、紅豆湯當零食,紅茶、綠茶要避免。餅幹要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餅幹。

讓孩子完全遠離垃圾食品真的很難。如果他們吃的時間長了也沒問題,但最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比如吃披薩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們壹定要多吃蔬菜水果來平衡,這樣才能吃得健康。

從小避免吃垃圾食品的習慣,因為越年輕開始愛上垃圾食品,長大後越挑剔,戒掉垃圾食品就越難。所以家長壹定要重視垃圾食品帶來的危害,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蔡壹賢主任學歷:臺北醫學院健康營養系碩士經歷: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院區營養科主任現任:馬偕紀念醫院臺北院區營養科主任,全國營養師協會聯合會理事。

陳文輝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基路基分院營養組組長,中華民國糖尿病健康教育協會副秘書長,彰化縣營養師協會監事。經歷:彰化基督教醫院飲食管理組組長,彰化基督教醫院臨床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