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醫五行五臟與養生

中醫五行五臟與養生

我在這裏整理了中醫五行五臟及其養生的資料,供大家參考。希望妳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中醫五行五臟簡介:木、火、土、金、水

根據自然規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人體也是壹個小宇宙,各器官之間存在相互關系,從而形成壹個統壹的整體。人體的五臟也是五行,有對應關系。

腎屬水,主骨,是血液循環的過濾器。

肝屬木,主免疫,解毒;

心屬火,心是動力泵,心是促進血液循環的器官;

脾屬土,脾胃不和。胃盛,脾吸,為全身供水;

肺屬金,肺為宰相,肺吸,呼出廢氣,吸入氧氣。

腎為先天之本:腎功能調養,滋養肝臟;肝功能調養,滋養心臟;心功能調養,養脾;脾的功能是調養、滋腎。這是壹個相互發展,良性循環的過程。對應腎方向的是膀胱經,如果腎虛的朋友尿多;與肝相對應的是膽,肝膽相合;與心相對應的是小腸,心就是小腸;與脾相對應的是胃,脾胃不和。與肺相對應的是大腸,五俯。

木竹人,其性直,其情和,其味酸,其色青。木生的人英俊漂亮,骨頭細長,手腳纖細,嘴巴漂亮,臉色蒼白。人都有愛和慈悲的心,善良和開放,崇高和慷慨,簡單和無辜。木差的人身材瘦長,頭發短,心胸狹窄,嫉妒心強。木差的人眉毛歪,喉結長,肌肉幹,為人刻薄。

火為主禮,不耐煩,恭敬,苦,色紅。烈火男頭小腳長,上寬下寬,濃眉小耳,精神閃爍,謙遜恭敬,樸實急躁。火弱之人,黃,瘦,尖,語偽,狡猾,嫉妒,做事無止境。

樓主認為其性重,情厚,味甜,色黃。土財主腰圓鼻闊,眉清目秀,口才強。忠、孝、誠,量大方,言而有信,行而有信。如果妳太土氣,妳的頭腦就會僵化,愚笨,不明事理,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那些不如妳的,哭喪著臉,扁著臉,低著鼻子,惡毒乖戾,不講信用,不講道理。

黃金主義性強,情濃,味辣,色白。金生的男人是骨肉,臉白,眉高眼深,身體健康清朗。雷厲風行,對錢大方,知恥而後勇。太多就是有勇無謀和貪婪。如果妳不好,那妳就是又小又瘦,刻薄又毒,好色又殺生,小氣又貪婪。

水掌管智慧,它的聰明,它的善良,它的鹹味和它的黑色。面相富貴的男人,膚色黝黑,色彩斑斕,語言清晰,思維縝密,足智多謀,學識淵博。過猶不及,就說是非,就貪。如果沒有,人物矮小,氣質,膽小,重復。

中醫五行五臟的保健,表現為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心屬火,腎屬水,水能控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腎水若助心,則能防止心火熾盛。肺屬金,心屬火,火能殺金,即心火能制約肺金,如心火之陽熱,能抑制肺氣過於清化。肝屬木,肺屬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約肝木,肺氣過清則能抑制肝陽上亢。脾屬土,肝屬木,說明肝木可以制約脾土。如果肝氣過盛,可以緩解脾氣的郁結。腎屬水,脾屬土,也就是說脾土可以制約腎水的運化,如脾土,防止腎水泛濫。五臟之間的這種相互制約可以用五行相克理論來解釋

1,鼻為肺之官。

鼻的形狀以胃氣為主,鼻孔以肺氣為主,於是肺開始了解鼻,鼻為肺之官。只要壹個人的肺有病,首先會出現在鼻子上。這裏說的鼻,主要是指鼻孔內側,肺熱導致鼻孔排氣稠熱;寒肺使鼻孔發冷。比如人得了肺病,就會出現喘息、鼻脹的癥狀。

2、目為肝之官

肝臟開始了解眼睛,肝病就會在眼睛裏顯現出來。壹般肝病的人眼睛都會是藍色的。如果孩子受到驚嚇,鼻梁上往往會出現青筋或淤青,這也與肝臟有關。

在中醫的五色五臟組合中,肝主青色。這種青色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草葉綠,而是蒼白的顏色。肝由腎水而生,蒼的顏色是黑色和青色之間的過渡色。順便說壹個問題:人冬天不養生,春天就長不大,就會生病。因此,了解顏色與臟腑的對應關系有利於保健,可以通過觀察面色的變化來判斷身體狀況。

3.口唇為脾之官。

脾開其口,唇為脾之官。脾病的人會出現口唇發黃或黃唇、嘴唇脫皮、出血等癥狀,這些都是陽明燥火過盛所致。

4.舌頭是心的官方

舌頭是心的官方。當心臟生病時,通常會出現舌頭不靈活和舌頭彎曲等癥狀。口誤,經常說錯話,也是有心無力的表現。

在《黃帝內經》中有:心臟病、卷舌、顴骨紅的人。顴骨發紅是指如果心臟有病,顴骨的這部分就會發紅。除了顴骨,日常生活中也要註意唐寅,因為心臟病也會在唐寅表現出來。唐寅位於兩眉之間。如果這裏突然變紅,圖案像鼻煙壹樣,就是心神會散的征兆。我們應該特別小心。這叫什麽?禍福攸關?可能有大病。唐寅是黑人並不是壹件好事。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相當於水和氣,就是腎水太多,心火太弱。腎水壹上來,心火的功能就發揮不出來了。這也是壹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小心唐寅的顏色變化。

5.耳為腎之官。

耳為腎之官。耳朵的任何疾病都與腎有關。是在《黃帝內經》裏嗎?腎對耳朵開放?聲明。腎病患者會出現耳聾耳鳴的癥狀。

五官可以用五味五色五音來區分。中醫認為,五官與臟腑密切相關。通過了解五臟的病變,可以發現隱藏在體內的五臟病變,所以要時刻關註五臟的變化,才能關註相關的五臟。

具體到五官的保健方法,很簡單:經常閉目養神;少說話,養心;呼吸順暢,潤肺;多吃好吃的,養養嘴;不鬧,不聽非禮,豎起耳朵。